截面形状和荷载历程对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的影响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uan3660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当前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竖向变形差对超高层建筑性能的影响不断增大。目前现行规范不能准确描述竖向构件截面形状对收缩、徐变变形的影响,而且Boltzmann叠加原理用于计算施工荷载历程下高强混凝土时变变形发展的合理性还存在争论。本文首先试验研究了截面形状对高强、普通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对B3模型中的截面影响系数进行了修正;然后试验研究了施工荷载历程对高强混凝土时变变形发展的影响,验证了线性叠加原理的适用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最后数值仿真研究了竖向构件截面形状以及荷载历程对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为了研究截面形状对高强、普通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的影响,试验系统研究了7种不同截面形状、同一体表比的高强、普通混凝土试件的收缩变形,并与现有规范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定义各截面形状混凝土构件的平均水分迁移路径并结合截面周长,针对截面影响系数对B3模型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结果表明:构件的截面形状对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影响明显,现有规范CEB、ACI以及GL2000收缩模型中只采用体表比单一参数无法描述截面形状对收缩变形发展的影响,修正后的B3模型预测精度更高。为了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以实验的方式研究了早龄期高强混凝土时变变形受荷载历程的影响情况,通过不同持时、相同幅值的逐级加载,得到加载过程中混凝土时变变形,然后基于现有验证过的规范模型并结合线性徐变假定和Boltzmann叠加原理对逐级荷载作用下的时变变形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线性叠加原理的预测值低估了荷载历程作用下高强混凝土真实时变变形发展,荷载历程对于早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发展起抑制作用。选用MIDAS/Gen软件,通过考虑混凝土的时变特性和结构的施工过程,对深圳某超高层建筑有限元模型的竖向变形做了分析。结合MIDAS/Gen软件上常见的6种规范模型,探讨了不同规范预测下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发展的区别,最后分别考虑了截面形状因子以及荷载历程因子对混凝土时变变形的影响,对结构的竖向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规范预测下,超高层建筑的竖向变形区别很大,忽略截面形状和荷载历程两个因素会低估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差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天津塘沽响螺湾商务区15#地的深基坑工程实例,利用大型通用结构计算软件ANSYS,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体系的内力情况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支护体系设计参
用炭黑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对钢筋表面进行涂层。拉伸试验显示,复合材料涂层的电阻相对变化率与钢筋应变有很好的单调对应关系。在弹性范围内,电阻相对变化率与钢筋应变大致呈
离子在受损混凝土中运输性能是研究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关注重点问题。为了方便混凝土受损后氯离子的输运性能进行研究,利用格构模型可以同时模拟断裂和离子传输的特点,本文主要通过建立出混凝土各个尺度下的受拉断裂数值模型,分析混凝土各尺度下断裂过程中的裂缝发展情况。主要研究内容为界面过渡区模型的建立,水泥石,砂浆和混凝土在受拉应变作用下断裂开展情况和承载力峰值研究。利用多尺度方法对水泥石与砂浆以及砂浆与粗骨料
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渐成为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力量,推动着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轨道交通具有运输能力大,准时性强,速度快,舒适高,安全性高,运营费用低,环境污染小等
传统的抗震设计中根据结构的弹性振动模态将地震作用等效为沿结构高度分布的侧向静力荷载,不能直观的反应大震作用下结构进入非弹性状态后的变形需求。因此,很多新的抗震优化
学位
本文以一种全新的预应力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单元拼装式自平衡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内力的重复、转移、质变和优化等有关工作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应用广泛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我国已建或在建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多位于地震区,而其应用历史较短,国内外工程界迄今仍对其抗震能力存在不少争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具有环保、节能等特点的地源热泵系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地源热泵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建筑中,学者们也对这项技术展开了深入研
本文进行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与素混凝土高温爆裂性能和高温作用后渗透性能的试验研究。   本文第一部分研究升温速率对素混凝土高温后渗透性的影响,设计了不同升温速率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