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类二十烷酸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来源 :广东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xing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联用和靶向代谢组技术,研究健康志愿者(Health组)和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患者血浆中158种类二十烷酸的含量差异。通过多维统计分析结合机器学习的方法筛选可用于辅助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类二十烷酸脂质生物标志物。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技术检测候选标志物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中类二十烷酸水平变化的可能机理。
  【方法】
  第一部分,设定严格的标准采集了122例健康志愿者和19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包含155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irst-everischemicstroke,FS)、42例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ecurrentstroke,RS))的血液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血液样本用含肝素的抗凝管收集,分离血浆后置-80℃冰箱保存。使用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方法对血浆样本中的类二十烷酸脂质代谢物进行提取纯化。以16种同位素标准品作内标,将158个待测组分为16个组,每组用一个同位素内标作为标准,建立了158种脂肪酸代谢物的LC-MS/MS分析方法,用于血浆样品中类二十烷酸的含量分析。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使用EXCEL进行预处理并标准化,再使用SIMCA-P13.0代谢组学软件中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法对该数据集进行处理,用以反映是否存在类二十烷酸差异组分可以区分健康与缺血性脑卒中。使用SPSS对该标准化数据集进行t检验,P<0.05则认为相关组分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得以初步筛选出差异组分。然后,将该含候选差异化合物的数据集随机分配为训练集(75%)和验证集(25%),其中训练集衍生疾病风险算法,验证集应用算法并进行测试。使用逐步变量选择和向后消除的逻辑回归模型可最佳区分训练组:Health组与IS组(包含FS和RS),以及FS组与RS组。我们推导了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以研究候选标记物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预测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对训练集使用10倍交叉验证来确定判别分析物,以确保其能达到最佳性能。然后,结合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筛选类二十烷酸特征代谢物。随后,根据该特征代谢物的含量变化,结合脂肪酸的代谢途径对它们进行生物功能分析,并探讨类二十烷酸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过程的可能机制。
  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血浆样本中随机选取4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作为第二部分的研究对象。采用ELISA技术对前面研究发现的类二十烷酸代谢差异组分的代谢相关蛋白进行分析,探讨其参与调控的机理。使用mELISA软件对采集到的原始OD值进行处理,以绘制标准曲线并算出蛋白的浓度。随后,使用SPSS17.0软件的t检验对这些蛋白的差异水平进行验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探讨蛋白表达水平在相应脂质代谢通路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结果】
  1.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Health组与IS组的血浆样品,根据信噪比大于3的原则选取分离的组分,结果显示在血浆样品中分离出84种组分。然后通过SPSS软件进行t检验(P<0.05),筛选出了17种差异组分用于后续的代谢组学分析。
  2.采用OPLS-DA对Health组与IS组进行判别分析的结果显示类二十烷酸脂质差异化合物可用于区分健康与缺血性脑卒中(R2Y=0.772,Q2=0.752)。在Health组与IS组之间的17种类二十烷酸脂质差异化合物中,逐步逻辑回归确定了一个分类模型,该模型是综合了五种脂质分子:8-iso-15-keto-PGF2α,13-HODE,AA,DHA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该模型(AUC=0.9899)可以有效识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健康之间的状态,其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率为95.77%,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3.18%。其中,缺血性中风患者的AA呈上升趋势,其余四者呈下降趋势。该模型优于包含HDL,甘油三酸酯(TG)和血糖的传统模型(AUC=0.8527),其准确度为81.69%,敏感性为77.78%,特异性为84.09%。
  3.采用OPLS-DA对FS组与RS组初步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存在类二十烷酸脂质差异化合物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首发性和复发性的区分(R2Y=0.643,Q2=0.577)。随后,逐步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两种类二十烷酸脂质代谢物(包括11-HETE和8-iso-15-keto-PGF2α)的组合,建立了一个分类模型用以区分首发缺血性脑卒中与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对于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代谢物8-iso15-keto-PGF2α在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是上调的,11-HETE则呈现下调的趋势。这个由两种类二十烷酸脂质代谢物组成的模型通过随机森林算法的诊断准确性为92.86%(AUC=0.9118),灵敏度为94.12%,特异性为87.50%。
  4.通过ELISA技术检测了类二十烷酸脂质代谢通路中的6种蛋白,分别是ALOX15、15-OH-PGD2H、CYP2B6、CYP3A4、EPHX2和LOX-1。根据检测结果,这六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疾病组中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ALOX15、CYP2B6和EPHX2这三种蛋白的浓度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AA、DHA、8-iso-15-keto-PGF2α、14,15-DHET、13-HODE在内的四种脂肪酸结合临床生化参数HDL作为辅助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混合生物标志物具有更高的诊断效率。另外,11-HETE和8-iso-15-keto-PGF2α的分类模型能够辅助诊断区分首次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脂肪酸代谢通路中6种脂质代谢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环境中都表现出了上调的趋势。然而,在我们的统计范畴内,LA和AA通过这些酶的相关代谢产物都是呈现下调的趋势,这其中可能存在某种反馈调节机制导致了这种结果,具体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综上所述,类二十烷酸脂质代谢物在血浆中的水平变化研究,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代谢调节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胃癌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分析研究234例胃癌患者中医复杂证候群及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胃癌的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诊疗思路。  方法:通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癌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整理并辨证分型,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分析胃癌患者中医证候群及证型分布规律。  结果:本研究搜集的234例胃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6∶1,50至80岁之间人数最多。诱因多见饮食因素和劳累,部分患者存在多种诱
学位
目的:通过挖掘分析补肾和脉方的关键靶标,并进行临床评价,进一步探讨其对肾气亏虚型高血压的疗效以及可能存在的优势,为进一步研究补肾和脉方防治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优化中医药降压效果。  方法:从补肾和脉方的化学成分—靶标网络和靶标—疾病网络出发,挖掘其关键靶标,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前期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进行疗效评价。选择50-75岁高血压受试者,筛选出符合肾气亏虚
目的:  临床研究:在前期临床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安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毒恋证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不同肠段内镜、组织病理学疗效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安肠愈疡汤联合美沙拉秦对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0的调控作用,以阐释其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在团队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虚毒瘀”理论进一步研究安肠愈疡汤调控IL-13/JAK1/STAT6通路对LPS诱导的HT-29细胞炎症损伤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研究高度近视发展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揭示中医体质对高度近视发展的影响,探索体质偏颇近视治疗的方法和机制,为高度近视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研究设计:本研究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中医体质类型调查问卷和眼科检查开展高度近视发展与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等9种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揭示高度近视发展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第二部分:在临床研究的
学位
目的:本课题通过探讨疏肝解郁活血方在脑卒中后抑郁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优势,验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详细剖析其病因病机,为PSD的中医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期间部分入选患者出现脱落,最终对照组29例,治疗组30例。入选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氢溴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研究收涩中药乌梅、椿皮、金樱子、五味子、五倍子、赤石脂、禹余粮抑制血管生成及抗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模型,观察药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小鼠移植肿瘤模型,研究药物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相关第八因子抗原(Ⅷ-RAg)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通过医用图像处理软件测定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收涩药物金
学位
  本文以CCI4致大鼠肝纤维化作为疾病载体,正交设计方法,对文献报导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丹参、黄芪及补肾药仙灵脾进行多因素、多水平及交互作用的研究,旨在找到最佳配方,同时探讨仙灵脾在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理。取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8)、模型组(N=8)、实验组(N=32),应用CCL4溶液皮下注射及应用高脂低蛋白饮食6周,证实造模成功后,按L8(27)正交设
学位
【目的】  1.探讨miR-1307-5p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探究在肺腺癌中miR-1307-5p对TRAF3靶向调控作用。  3.miR-1307-5p在炎症和肺腺癌之间所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  【方法】  通过原位杂交实验对肺腺癌组织芯片(180点,90例肺腺癌组织,90例癌旁组织;随访时间2012年~2017年)分析病理标本中的miR-1307-5p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
学位
【目的】  1.设计与合成一系列的嘧啶并吲哚衍生物,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探讨和优化。  2.将得到的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进行纯度分析和结构表征。  3.将得到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初步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离体扩增活性评价,得出初步的构效活性关系,为深入研究其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寻找离体扩增效应更好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打下基础。  【方法】  1.中间体5-(3-硝基苯基)-2H-四氮唑(B001)的合成:由间硝
学位
【目的】  1.合成绿原酸镍金属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质谱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鉴定绿原酸镍金属配合物的结构。  2.通过细胞体外毒性实验明确绿原酸镍金属配合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通过对葡萄糖消耗量的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检测和Westernblot实验,探讨绿原酸镍金属配合物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1.运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绿原酸镍金属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