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配比沙柳和柠条木屑对榆黄蘑生长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b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柳和柠条是内蒙古重要的灌木造林树种,定期平茬复壮是经营的必要措施,利用平茬枝条栽培食用菌是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沙柳和柠条木屑及榆黄蘑2号菌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配方对榆黄蘑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筛选栽培榆黄蘑配方中沙柳和柠条木屑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1)利用不同配比的沙柳和柠条木屑培养榆黄蘑菌丝,与ck配方相比,配方中沙柳木屑+柠条木屑比例为78%+10%、73%+15%、68%+20%菌丝生长速率较快,污染情况较轻,菌丝较浓密、粗壮、洁白。(2)利用不同配比的沙柳和柠条木屑培养榆黄蘑子实体,与ck配方相比,榆黄蘑三潮子实体配方中沙柳木屑+柠条木屑比例为63%+25%生长周期较短,子实体生长较快,农艺性状中,配方中沙柳木屑+柠条木屑比例为83%+5%、73%+15%菌盖直径和菌柄厚度较大,子实体数较少。(3)利用不同配比的沙柳和柠条木屑培养榆黄蘑子实体,第一潮到第三潮生长周期逐次增加,产量及生物学效率逐次下降,农艺性状中除子实体数逐渐下降外,其它农艺性状无明显变化趋势。(4)利用不同配比的沙柳和柠条木屑培养榆黄蘑,与ck配方相比,配方中沙柳木屑+柠条木屑比例为63%+25%总生长周期较长,结合榆黄蘑子实体总产量、菌丝生长性状及子实体农艺性状得出配方中沙柳木屑+柠条木屑比例为88%+0%、83%+5%、73%+15%、68%+20%为适宜榆黄蘑生长配方。(5)利用不同配比沙柳和柠条木屑栽培榆黄蘑,与ck配方相比,榆黄蘑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综合评分以配方中沙柳木屑+柠条木屑比例为88%+0%、73%+15%较高。(6)整合榆黄蘑主成分综合评价和单因素多重比较结果,确定本次试验最佳配方为4号配方。即沙柳木屑73%、柠条木屑15%、麦麸10%、白糖1%、石膏1%,其菌丝生长速率较好,菌丝较浓密、粗壮、洁白,子实体生长周期、产量、生物学效率适中,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特别是菌盖直径、厚度较大。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不同措施的修复效果,本文选择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封育修复、不同水分梯度灌溉以及退化草地人工灌木林等三种典型修复措施,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各种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及植被恢复变化特征,以期掌握该试验地区植被修复措施的优缺点和可行性,为退化草地合理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坡面环境植物多样性随地势变化不明显,从坡顶到坡底,地上生物量、高度、盖度均明显增加。与
本论文在我国耕地资源紧张和优质饲草短缺的背景下,利用盐碱地发展苜蓿产业既符合国家草牧业发展战略又能改变优质饲草缺乏的局面。试验地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包头市九原区,以“中苜三号”苜蓿为研究对象,以盐碱化程度及茬次作为切入点,开展盐碱化程度对苜蓿农艺性状、营养品质、抗营养因子等指标的动态规律及相关性研究,为盐碱地优质苜蓿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结合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近些年,人为活动导致大气氮沉降及降雨格局的变化正日趋全球化,这势必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土壤线虫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常被用作监测环境的生物指标。本研究通过长期野外控制试验,探究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线虫对水分和氮沉降变化的响应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区共获取土壤线虫隶属于41属,群落优势属为丽突属(Acrobele
露天煤矿的开采对原本生态脆弱的草原地区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剥离废弃物形成的排土场,占据了大面积草原、破坏了植被景观、扰乱了生态系统。因此,需要对排土场选择适宜的植物种进行植被重建工作。本试验以锡林浩特乌煤锗矿和胜利煤田西二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植被重建工作于2007年开始,在多年生态恢复的基础上于2020年9月继续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工作。通过对排土场不同坡向
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基本经营单位,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骨干作用。此篇文章的研究对象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黄榆沟治沙造林林场,通过对其1996年和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数据统计分析,分析了森林资源现状、资源变化和特点,对林场森林经营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林场可持续发展对策和措施。研究结果如下:(1)黄榆沟林场林地总面积为16506.0hm2,林场以灌木林为主,面积为5580.5
现代马产业逐步转变为融合畜牧、金融、文化、体育为一体的新型产业。从桑树属和桑科植物中提取的生物质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家畜饲料资源,黄酮作为桑叶中发挥主要功效的成分之一,主要起到抗氧化以及清除自由基的效果。本试验通过不同工艺提取桑叶中的黄酮,并对提取出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总黄体酮得率检测及成分鉴定,在此基础上筛选缓解马骨骼肌卫星细胞氧化应激的最佳桑叶黄酮提取工艺及最佳添加浓度,并研究Nrf2-ARE信号
圆柏(Sabina chinens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是良好的造林树种,了解影响两种种子萌发的因素对两种树种的人工更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研究以采收于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的圆柏、侧柏种子为材料,通过室内萌发试验,测定各项发芽指标,对影响圆柏、侧柏种子萌发的生态因素以及种子包衣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对圆柏和侧柏种子萌发的生态因素研究得出:最适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是一种通过土壤传播的植物病原真菌,其宿主范围广泛可侵染数百种双子叶植物。尽管大丽轮枝菌具有两个交配型。MAT1-1和MAT1-2,但有关大丽轮枝菌不同交配型的生物学、病理学、基因组学和遗传组学等信息主要来自对MAT1-2交配型的研究,而有关交配型MAT1-1的研究结果鲜有报道。本研究从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采集的向日葵和马铃薯病样以及向日葵种子和马
白杄(Picea meyeri Rehd.et Wils)是我国的特有树种而且也是分布较广的一个种。在山西省,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均有广泛分布。树形优美,现是造林与园林绿化最主要的树种,是华北地区高山上部主要的乔木树种之一,宜作华北地区高山上部造林树种。其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对于物种来说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与其遗传多样性是密切相关的。所以结合白杄群体的表型多样性和DNA遗传多样性可以探究白杄
草原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动植物和人类提供了众多生态物品和服务。放牧已导致我国大部分草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围栏禁牧是退化草原恢复的有效方式。降雨格局变化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现象,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研究退化草原恢复过程中降雨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作用,为深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合理利用草原资源、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退化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