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享有盛誉的19世纪德国著名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一1897),他在音乐创作的各个体裁上,几乎无所不包:合唱、重唱、协奏曲、室内乐、艺术歌曲、交响曲、钢琴曲以及歌剧等。其中室内乐是勃拉姆斯一生创作中最杰出的部分,也是整个室内乐发展历史中最精彩的部分。与当时流行浪漫主义风格不同的是,勃拉姆斯一直比较青睐于古典主义,他的音乐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智慧。在浪漫主义之风盛行的年代,勃拉姆斯一如既往地怀着对于古典音乐风格的热爱之情,并坚持以古典严谨的风格来指导自己的音乐作品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浪漫主义音乐作品情感过于丰富的特点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更显示出内在的张力特点,使其作品显得更为平衡,更显示出浓郁的古典主义特点。勃拉姆斯的作品与实际的受欢迎程度并不完全成正比。虽然他的许多音乐作品享有盛誉,但并不广泛地受到听众的青睐,甚至遭到业内人士的批评。然而,勃拉姆斯的三首小提琴奏鸣曲作品却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其中的第一首与第三首尤为令人赞赏。第三首《d小调小提琴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86—1888年间,是题词献给他的好友汉斯.冯.彪罗的作品。无论从结构性还是气势都更加接近交响性的作品,也是最有哲理性和深度内涵的作品。对于小提琴演奏者来说,学习演奏这部经典之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这部奏鸣曲的文献研究资料比较单薄,因而,有必要对勃拉姆斯的这首《第三小提琴钢琴鸣奏曲(op.108)》从作品到演奏展开一定深度的研究。本论文分两章节进行对勃拉姆斯《第三小提琴钢琴鸣奏曲》的深入研究。第一章是对作曲家的环境背景、主要作品及其作品特点,第三小提琴钢琴鸣奏曲的创作背景、创作价值、作品的主体以及音乐结构的独特之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论述,深刻认识作者勃拉姆斯与作品的关系及其特点,有助于演奏者对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第二章是作品音乐结构与演奏分析。作品主要由4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为快板(Allegro),第二乐章为慢板(Adagio),第三乐章为充满感情的稍急板(Un poco presto e con sentimento),第四乐章为激动的快板(Presto agitato)。在具体展开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除了深入研究作品音乐结构,并对如何演奏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刻细致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方法即对4个乐章从曲式和声的角度分析作品音乐结构,在此基础上,更加突出对每个乐章小提琴与钢琴如何演奏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于这部作品演奏上的二度创作也有新的见解。本论文在第二章中通过对作曲家的一度创作的深入研究,强调读谱能力,上升到演奏者如何运用技术手段来支撑塑造音乐形象,如何进行合理的二度创作进行论述,同时笔者认为奏鸣曲是室内乐的一种形式,所以小提琴与钢琴的合作至关重要,在文章中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配合。论文中谱例非常详细的标注,也有助于大家更好的理解作品。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演奏学习这部作品者提供一些实际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