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捷可靠、剂量精确的小鼠单侧肺损伤模型的方法,本研究在总结既往气管滴注方法的基础上,对导管、滴注手法加以改进,引入指示剂和脂多糖,通过肉眼观察大体肺脏解剖和病理组织学变化,验证建立及完善一种简捷可靠、剂量精确的小鼠单侧肺导管滴注方法。方法 18只雄性健康C57BL/6J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normal saline,NS组)经导管滴注无菌生理盐水(1μl/g体重)至小鼠左肺;(2)伊文斯兰组(Evans blue,EB组)同样方法滴注0.05%伊文斯兰-生理盐水(1μl/g体重)至小鼠左肺;(3)脂多糖组(lipopolysaccharide,LPS组)则滴注脂多糖-生理盐水(3.5mg/Kg体重)至小鼠左肺;各组小鼠麻醉固定后,颈前皮肤消毒行气管切开,暴露约5 mm气管,导管经口咽部插入左肺主支气管,滴注无菌生理盐水/0.05%伊文斯兰-生理盐水/脂多糖-生理盐水,随后缓慢推注约30倍液体体积的空气,将小鼠竖直放置5分钟后,以仰卧位放置于小动物加热板。(1)密切观察实施经导管气管滴注后小鼠的情绪、活动、饮食水等状态的变化;(2)滴注6h时,在小鼠清醒安静状态下测呼吸功能(Pehn),每只小鼠适应5分钟,待数值稳定后检测7~10 min;(3)滴注24 h时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 小鼠在经导管行气管内滴注后均能正常存活,解剖小鼠显示EB组小鼠左肺均匀分布伊文斯兰,右肺无明显异常;插管成功率为100%,NS组和EB组小鼠呼吸功能无明显差异(P值>0.05),LPS组呼吸功能严重损伤,与NS组和E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1);NS组和EB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双肺均无明显病理学改变,LPS组小鼠肺出现严重急性肺损伤。结论 经导管气管内滴注方法制作小鼠单侧肺损伤模型,操作方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用药剂量精确可靠,能够有效的实现小鼠肺部精准定量、定位给药,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有效而实用的方法。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规范的盐酸导致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Acute lung injury,ALI),探索酸性物质吸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 1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hydrochloric acid,HCl)组和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每组分5个试验时间点,即30 min、2 h、6 h、12 h和24 h。经导管滴注0.1M HCl/NS(1μl/g体重)至左肺,检测各时间点(30 min除外)小鼠的呼吸功能、肺湿干重比值(wet/dry weight,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的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研究ALI病程中炎性细胞浸润变化;免疫印迹检测肺组织中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 12 h HCl刺激组的呼吸功能严重失常(P值<0.01vs NS组),肺W/D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组(P值<0.05)和对照组(P值<0.01vs NS组);BALF蛋白浓度和白细胞总数在6 h HCl刺激组达到峰值(P值<0.05vs其他时间组,P值<0.01vs NS组);炎性因子IL-1β、TNF-α、NF-κB和IL-6在肺组织中表达随HCl刺激时间逐渐升高,12 h后表达量降低;HCl刺激30 min即出现嗜中性粒细胞肺组织浸润,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较晚出现。结论 本研究通过吸入稀盐酸模拟吸入性肺炎小鼠模型,发现吸入性肺炎早期即可出现白细胞升高而巨噬细胞出现时相较晚;大量炎性因子均参与了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另外,本实验经气管单侧滴注法获得单侧吸入性肺炎的模型,更符合临床吸入性肺炎的特点,为临床深入研究吸入性肺炎制作了很好的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