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经济转轨和制度变迁为背景,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进程和转轨经济的制度环境,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优化和管理作为研究主线,运用新制度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及资本的风险和成本理论,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互结合和比较制度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开展研究。本文的基本论点是: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简单而单一的状况有其深刻的历史制度原因,其资本结构优化不只是一个技术上的资本补充问题;要使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必须跳出“注资—消耗—再注资”的路径锁定状态,从商业银行内部制度设计、外部制度环境和金融技术创新的多层面着手,建立起基于市场驱动的资本结构管理机制。全文共分7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历史进程和银行开放面临的挑战提出问题,主要说明研究的主题、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内容安排、研究特点及创新之处。 第2章从银行资本的功能、存款保险、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监管、风险管理、银行内部资本配置和银行治理等方面对国内外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发现既有的成果缺少从制度和技术相结合的层面来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很难从根本制度上解决转轨经济体中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本结构的优化问题,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3章以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和实施作为分水岭,对国有商业银行在1995年前后的资本结构及其演变特征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在国家隐含信誉的担保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一直当作资本使用,起着风险缓冲器的作用;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受资本的约束效应较明显,并且绩效明显好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第4章考察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简单而单一,资本充足率较低,而且补充后又下降的制度机理,一是经济转轨过程中银行制度非均衡安排和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垄断,使国有商业银行承担公共金融职能和支付过多改革成本,缺乏资本约束和资本结构优化的内在动力;二是银企关系的软约束均衡成为不良资产处置后又增加的制度诱因;三是商业银行多级代理导致的高代理成本和政治激励导致的银行家缺位。 第5章从政府提出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目标和我国转轨时期商业银行面临的制度环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