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说认为我国现行宪法采用的修改方式为部分修改中的修正案,但我国运行的宪法修正案与美国创立的宪法修正案模式不甚相同,且在2004、2018年修宪后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颁布了宪法修正文本,似乎加剧了我国传统意义上宪法修正案的“名存实亡”。那么30余年来我国的宪法修正案具体生长为何种样态,如何定位我国的宪法修正案模式,未来我国的宪法修正案模式将何去何从,这些重大问题应该厘清,给予学界和实务届理论与技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说认为我国现行宪法采用的修改方式为部分修改中的修正案,但我国运行的宪法修正案与美国创立的宪法修正案模式不甚相同,且在2004、2018年修宪后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颁布了宪法修正文本,似乎加剧了我国传统意义上宪法修正案的“名存实亡”。那么30余年来我国的宪法修正案具体生长为何种样态,如何定位我国的宪法修正案模式,未来我国的宪法修正案模式将何去何从,这些重大问题应该厘清,给予学界和实务届理论与技术上的指引。首先廓清宪法修正案的概念,应与宪法的部分修改同义。在此前提下,考察宪法修正案在世界各国的运行实践,总结提出两种宪法修正案模式:一是接续型宪法修正案,二是植入型宪法修正案,并进行评析。接下来,将目光聚焦到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的运行实践,考察得出我国宪法修正案模式存在阶段性演进的特点:以2004年修宪为节点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接续型宪法修正案模式,后期是接续型修正案与植入型修正案并举模式,进而指出两个时期不同修正案模式运行中产生的问题。最后在比较接续型修正案模式、植入型修正案模式和并举模式优化路径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选择接续型与植入型宪法修正案并举模式的具体优化路径。第一部分宪法修正案的两种模式。本文对宪法修正案概念重作界定,宜与“部分修宪”同义。考察宪法修正案在各国运行实践,概括提出存在两种典型的宪法修正案模式:一是接续型宪法修正案,二是植入型宪法修正案。接续型宪法修正案优势在于维护宪法原文的稳定性、条文援引方便、展现宪法变迁过程三方面,缺陷在于妨碍阅读,难以推广。植入型宪法修正案模式调整文本结构有四种处理方式:津巴布韦方案、伯利兹方案、巴西方案、意大利方案,一些国家宪法典中规定重新公布修正文本。植入型宪法修正案优势在于阅读容易、文本简洁、检索方便、适用灵活,缺陷在于损害宪法权威性。第二部分我国宪法修正案模式的阶段选择。2004年修宪以前为接续型宪法修正案模式,2004年修宪至今为接续型宪法修正案与植入型宪法修正案并举模式。接续型修正案时期主要问题在于修正案条文表述方式中“删除(废止)语句”遮掩和整部宪法规范条文援引困难这两方面。接续型与植入型修正案并举模式时期主要存在宪法标准文本难确定、宪法修正文本欠缺合法性、改变条文序号破坏文本稳定性这三个问题。第三部分我国宪法修正案模式的优化路径。未来我国宪法修正案模式的选择,不宜回归接续型宪法修正案模式,也不可改头换面采用植入型宪法修正案模式,应在坚持现有接续型与植入型宪法修正案模式的基础上作适当改进:一是明确选择宪法修正文本为标准文本,以宪法原文附修正案修宪资料;二是通过全国人大表决,将修正文本的形成纳入合法的修宪程序并在官方公报予以及时公布,从而补强修正文本合法性;三是采用“副条”等形式增加条款或保留原序号删除过时内容的修宪技术维持宪法原有文本稳定性,今后不宜使用修正案形式调整宪法文本结构。
其他文献
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法治乡村建设的培植土壤。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对提升村民法治素养、培育村民法治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法治文化作为法治软实力,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市场化元素不断注入乡村,影响村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与之相对应,我国基层政府不断响应党中央对法治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并在实践中积极推动配套
真武神作为道教和民间信仰的神祇,自古以来就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信仰,对古今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真武信仰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原始的星辰神逐渐发展成为道教乃至民间信仰中的一位北方大神,真武信仰在明代官方话语的推动下遍及全国。真武信仰在豫西北地区民众的日常信仰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该地区修建庙宇、朝山拜香的记载甚多,与真武相关的节日习俗活动亦是延绵至今,成为豫西北地区民众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
20世纪30年代社会各界人士不断探索复兴国家的道路,乡村建设运动即是最受时人关注的思潮之一,并由各类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不同模式的相关事业。河南辉县乡村建设运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兴起的。本文主要运用社会史与文化史理论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河南地区乡村建设运动与辉县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做出梳理。20世纪30年代地处中原的河南频频遭受灾祸打击,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首要受到冲击的即是乡村社会,因此官方、
赛义德·候赛因·纳塞尔(Sayyed Hossein Nasr,1933-)是当代伊朗著名的伊斯兰哲学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在总结伊斯兰逍遥哲学、光照哲学、灵知学以及神智学,并继承永恒学派先驱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永恒哲学”思想。本文旨在通过对纳塞尔“永恒哲学”思想在现代语境下的解读,藉以回应当前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和现代性危机。首先,本文从回溯纳塞尔“永恒哲学”思想形成的背景及渊源出发,考察
2014年,在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教育部开始正式牵头负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这标志着校园足球进入了历史发展新阶段。在行政部门主导下,校园足球得到快速普及和发展,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作为推进校园足球的主阵地,更是其普及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当前,由于各省地方行政部门在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评价内容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不强、评价指标宽泛,难以准确预估和评价等问
学生的教育和发展问题是全社会关心的议题。针对各个教育阶段所出现的阶层差异,学界有关学业成就的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子女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关于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解释大致形成了三种观点:家庭资本论、教育资源论和社会心理论。然而这些研究大都着眼于静态的要素分析、强调结构的作用,忽视家庭中个体的主动性。实际上,在国内父母参与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父母参与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肿瘤是全球范围内人和宠物最重要的一类疾病。最新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的人肿瘤疾病超过2000万例,死亡超过960万例。宠物肿瘤发病增长率每年超过2.5%。肿瘤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兽医的主要任务是防治畜禽传染性疾病,对病毒引起的家禽肿瘤性疾病亦有广泛深入的研究。犬猫等宠物的肿瘤如乳腺癌和淋巴瘤发病率高,日益受到重视。人和动物肿瘤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等方面有诸多共同特点,动物肿瘤模型已广泛
中华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乡村,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的发展潜力,是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在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推动了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信息化时代催生了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模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农耕文化产业化与创新,中华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当然,我们也应清晰地认识到中华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
论文以网络信息内容治理中平台的义务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网络平台履行义务的实践,展现网络平台履行义务的困境并解释其制度成因,进而提出科学设定网络信息内容治理中平台义务的建议。平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行政监管面临监管成本及技术能力不足的难题,行政监管部门难以对平台内的违法行为进行管控,而为了实现监管的目的,政府倾向于将平台作为信息内容监管的主要规制者,赋予平台规制网络信息内容的主体责任。为了发挥平台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意味着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如何实现刚刚脱贫而来的山区与乡村振兴的平稳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兴旺的产业是关键。基于此,通过总结乡村取得脱贫攻坚成果的优质经验,梳理从贫困山区脱贫而来的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为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启示,具有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