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东南部奥陶纪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qiuyu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区卡塔克隆起东南部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的中段,沿着塔中I号南断裂带分布,包括顺托果勒低隆南部、古城墟隆起西缘及卡塔克隆起南端,目的层为古生界奥陶系。根据目前卡塔克隆起东南部勘探现状,考虑到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有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层序地层及沉积相资料,运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是在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下,对比单井层序地层而建立的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并以三级层序为单元编制沉积相图,研究层序内的沉积演化及沉积相展布。根据研究结果,运用储层沉积地质学理论,并综合利用岩芯观察结果及薄片鉴定成果,在研究储集空间类型及储集物性的基础上,结合油气成藏规律,预测研究区有利储集相带。卡塔克隆起东南部奥陶系的形成深受加里东早期Ⅱ幕运动、加里东中期运动、加里东晚期运动和海西早期运动的影响,奥陶纪期间研究区经历了从拉张到挤压的过程。加里东早期Ⅱ幕运动在研究区表现不明显;加里东中期Ⅰ幕运动使得卡塔克隆起东南部受到来自南面的强烈挤压,研究区由此抬升,受到差异升降,卡塔克隆起抬升较古城墟隆起更强烈一些;在随后的加里东中期Ⅱ幕运动、加里东晚期运动和海西早期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研究区的构造高部位奥陶系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奥陶纪早世,气候干燥,卡塔克隆起东南部整体发育局限台地沉积。奥陶纪中世,气候变得潮湿,研究区开始发育开阔台地沉积。奥陶纪晚世,海平面开始大规模上升,研究区发育混积陆棚沉积。在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基础上,联合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地震地层综合研究,结合沉积特征及构造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奥陶系可划分出9个层序界面,包括隆升不整合和侵蚀不整合两种类型,进而将卡塔克隆起东南部奥陶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Q1~SSQ2)、8个三级层序(SQ1~SQ8)。在过井剖面和地震相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展布及其主控因素研究,确立研究区层序沉积演化模式。最终编制沉积相平面图,并揭示沉积相展布规律。控制卡塔克隆起东南部奥陶系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及古气候条件。构造运动对层序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层序界面和对沉积古地貌的影响;海平面的升降控制着三级层序界面的形成与层序内部体系域的演替,侵蚀不整合就是基准面下降形成的三级层序界面;古气候的变化则影响着碳酸盐岩台地类型和位置的变迁。综合沉积、层序地层及储集特征分析认为卡塔克隆起东南部奥陶系有利储集相带主要有2个部分,在古城墟隆起区块及顺南井区以SQ1-SQ4中下奥陶统台内滩储集体为主,可分为上下两套,下套为以古隆1井为中心的SQ1-SQ2(蓬莱坝组–鹰山组下段)白云岩(灰质云岩)储集体,储集空间以晶间孔为主,上套为以顺南1井为中心的SQ3-SQ4(鹰山组上段–一间房组)灰岩储集体,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在卡塔克隆起南端区块以SQ6(良里塔格组)台地边缘生屑滩、砂屑滩储集体为主,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及少量的粒间溶孔为主,良里塔格组有利储集相带集中于卡塔克隆起南端开阔台地沉积区。
其他文献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由于畜间疫情严重,对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期刊
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迅速发展,随着保有量的持续上升,使用环节缺乏专属配套政策、管理标准、产品服务等问题逐步凸显。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的定义,剖析了其在智慧监管、汽车金融、保险创新、二手车交易等环节的应用价值及进展,充分分析了当前应用环境并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梳理了行业相关参与者概况及投资机会。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将在使用端服务方面,逐步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发挥巨大应用价值。相关投资机会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引领世界潮流。体育教育行业紧抓时代潮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出许多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智能手机APP和智能健身设备逐渐出现在各大校园,但智能化体育教学还处于萌芽阶段,体育智慧学习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论述APP及智能健身设备在体育智慧学习平台的应用。
文化符号是文化的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该文以典型的楚国龙纹、凤纹为研究对象,论述楚文化符号的语义、种类和介质,揭示楚文化符号的造型语义与审美渊源,从而得出楚文化符号在承载楚人审美思维方式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这一结论。
在我国黄土地区,随着大型工程项目的日渐增多,因黄土高填方边坡失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因此,黄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问题需加以重视。本文以西北地区的典型黄土高填方边坡为研究对象,综合调查区域黄土高填方边坡灾变特征。根据刘东生等(1985)将黄土划分为三个带:Ⅰ带砂黄土、Ⅱ带典型黄土以及Ⅲ带粘黄土;分别取Ⅰ带靖边、同心黄土样品、Ⅱ带富县、庆阳黄土样品以及Ⅲ带西安、灵宝黄土样品,结合室内试验
议题式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围绕议题建构生成知识、发展能力、探寻事物意义和反塑品格素养的体验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体验,将教材的知识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相结合。杜威的问题教学思想注重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成长,是议题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源头。对于议题式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仍然受传统教学影响、偏离学生主体地位、以教材为中心灌输知识、侧重知识技能训练的问题,
期刊
金沙江某高拱坝河床坝基开挖揭露的结构面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复杂。各种结构面在河床建基岩体中交错纵横,部分软弱结构面成为坝基块裂体的主要边界,对局部地质体的稳定产生一定威胁。本文以河床坝基开挖揭露的软弱结构面为研究对象,对软弱结构面的发育分布特征及其力学参数展开研究,同时与前期勘查成果进行复核,对比分析开挖前后河床坝基软弱结构面的工程特性及力学参数的变化。本文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取样、室
川西平落坝蕴藏着珍贵的地下卤水资源,卤水中锂、钾、铷、硼等矿产资源含量极高而且品质优异,但该地下卤水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为了使该卤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本文针对其卤水组成,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尚未见文献报道的五元体系Li+,K+,Rb+//Cl-,borate-H2O及其两个四元子体系,两个三元子体系348 K下的稳定相平衡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上述各体系348 K平衡液相中各组分的溶解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具有跨文化的特殊性,本文结合跨文化交际理论,以中泰两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对比为例,对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本文以四川凉山州雷波县丁家坪—上田坝地区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基础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的相关原理与规律,厘定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成矿背景、成矿有利条件,并针对典型矿床进行分析,对研究区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初探。结合研究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有利条件,运用矿产资源勘查的方法与技术基于GIS与MATLAB平台,运用证据权重法、BP神经网络法开展了对研究区内铅锌矿床的成矿特点和成矿预测的研究。基于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