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混凝土基础隔震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uke_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住宅建筑以及商业办公建筑数量快速增加且结构形式愈发多样化。在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逐渐增多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许多城市处于地震带及断层附近。若于人口稠密地区发生地震,地震灾害将会对所在区域的城市基础设施产生严重破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及经济影响。鉴于地震的严重破坏性,各国科研人员对地震的预测和防御做了大量研究。近十几年来隔震技术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较于传统抗震结构,隔震技术通过隔震装置将结构的变形与耗能集中于隔震层,有效控制地面震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大幅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相应。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隔震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高层建筑领域。为进一步推动高层隔震建筑的发展,本文针对高层隔震框剪结构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首先,本文对一栋典型高层框剪结构进行了8度设防烈度下的隔震设计,并对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隔震层受力性能进行验算。经计算,隔震结构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减震系数为0.37,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极限水平位移及隔震层极限拉压应力均符合规范要求,隔震结构工作性能良好。其次,针对高层隔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发生的倾覆问题进行了相应试验研究。根据前面所设计的高层隔震框剪结构,对原型结构进行合理简化并制作大高宽比刚体模型,进行一系列正弦波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以对原型结构的倾覆反应进行探究。研究表明,在动荷载作用下将静力倾覆临界加速度作为刚体发生倾覆的标准偏于保守;且在相同台面加速度作用下,模型的倾覆反应随台面振幅的增大而增大。第三,针对高层隔震框剪结构在罕遇乃至超烈度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上部结构有可能进入塑性状态这一特殊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原型结构建立了弹塑性分析模型并进行增量动力时程分析(IDA)。分析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乃至超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隔震层上一层。结构塑性发展顺序为上部结构连梁率先屈服其后剪力墙墙肢逐渐屈服并沿楼层向上发展。此外,随着地面峰值加速度的不断增大,结构破坏失效模式主要由隔震支座拉应力超限控制。第四,根据IDA分析结果,取非隔震和隔震原型结构中框架剪力墙一榀单元的隔震层及其上部结构底部两层建立实体子结构模型进行拟静力分析。由非隔震、隔震框剪子结构计算结果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塑性发展及损伤模式存在差异。由具有不同隔震层转换梁线刚度及纵筋配筋率的隔震子结构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可以发现,提升隔震层转换梁线刚度与纵筋配筋率有利于减轻隔震子结构的破坏损伤且同时能够提升子结构极限承载能力。最后对隔震层转换梁线刚度和纵筋配筋率的合理取值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栽培食用菌所用的底料(即培养料),在食用菌采收后,称为食用菌下床料或菌糠,过去多被废弃,十分可惜。据报道,食用菌类在生长过程中可降解底料中的粗纤维和木质素,收菌后底料中
3D打印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医疗领域渗透。所有领先的骨科医疗器械公司都开始利用3D打印技术研发新的植入产品。现在,在骨科领域,3D打印正快速的完成从实验室到临床的科技成果转
论文根据"南侨机工"历史档案资料和20世纪30年代南洋报章等资料,考察抗日战争时期南侨机工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军事运输活动,包括南侨机工的返国过程和运输环境、国民政府西南运
文学"乡土"在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文学豫军"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文化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苦难话语即是历史"伤口"牵系与延续的证明
纵观全国形势,企业资金占用严重,现金流周转面临挑战,急需金融机构提供特色融资服务。受世界经济复苏和国内经济压力加大的影响,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不足,供应商回笼资金周期延
<正> 编辑同志: 科学地贮藏、保管好种子,是夺取来年农业生产丰收的重要环节。由于大部分种子都要经过漫长冬天的贮藏保管,而农场职工又缺乏种子贮藏知识,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
兵团屯垦三十多年来,在与自然荒漠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土壤盐渍化发展的威胁,逐渐上升为大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因素。据统计,兵团现有1400万亩耕地,盐渍化耕地面积约在600万亩以上。如果这部分土地得不到科学治理,要使农林业增产稳产则是困难的。因此,盐渍化土壤的治理已是发展兵团大农业征途中刻不容缓的课题。
国网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培训创新研发基地、团青干部培养基地、企业文化传播基地,承担国家电网公司新员工培训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训的任务。每期学员中有近半数党
<正> 一平地松林的分布范围平地松林又称作松漠,最早见于北魏时代。《魏书》称:“库莫奚之先,东部宇文之别种也。初为慕容元真所破,遗落者窜匿于松漠之间。”又称:“契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