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矿化作用是海底热液喷口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以Lau盆地弧后扩张中心不同热液场采集的富Fe-Si氧化物为研究对象,从显微尺度下的形貌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的角度对其微生物矿化现象进行研究。基于显微尺度下超微结构的形态观察表明,微生物在该区富Fe-Si氧化物的矿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各种生物成因或者与微生物及其活动相关的超微结构分布广泛。特别是长杆状、螺旋状、挠曲的丝缕体和不规则的鞘状富Fe结构,表明嗜中性铁氧化菌是样品中Fe元素的富集的关键要素。基于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则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证实G ferruginea和M.ferrooxydans嗜中性铁氧化菌的存在,从而为Fe的微生物矿化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在此基础上,我们推测由流体混合和微生物相关超微结构阻隔而导致的“混合-传导”复合型冷却是导致后期大面积硅化的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