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渠水生植物氮素去除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5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沟渠是农业面源氮素污染物由农田进入大型水体的重要通道,沟渠中的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截留等方式减少进入下游的氮素,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以狐尾藻、千屈菜、菖蒲、水葫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不同浓度氮营养条件下、长期淹水条件下和干湿交替条件下,不同水生植物对氮素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为沟渠氮循环模拟、沟渠氮素去除效率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沟渠湿地系统对水体中氮素去除的能力较高。在不同浓度氮营养条件下,菖蒲各处理在17天内TN去除率均达到了74%以上,水葫芦试验组TN去除率为100mg/L含氮处理(99%)>200mg/L含氮处理(82%)>400m/L含氮处理(73.5%)。在长期淹水条件下第4天,不同植物处理上覆水中的TN含量仅为初始含量的3%。干湿交替条件下,在两次加入含氮培养液后,各处理上覆水中的TN也都分别在10天和7天内达到基本去除。(2)底泥对上覆水中氮素的截留作用是水体中氮素去除最重要最快速的途径,吸附过程增加了氮素的停留时间,为通过植物吸收、N2O、N2排放和氨挥发等途径从系统中彻底去除氮素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所有试验中底泥最高TN吸附量占施氮量的85%。(3)在不同氮营养条件下,菖蒲和水葫芦吸收氮量占施氮量的10%-30%,且随着上覆水中氮浓度的升高,植物吸收的总氮量占施氮量的比例逐渐减小。在长期淹水条件下,总氮去除率与植物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氮含量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和-0.985,P<0.05),其中狐尾藻吸氮能力最强,收获时该处理的植株中氮素总量远远高于其他植物。干湿交替条件下植物长势均不如长期淹水条件,但千屈菜受影响最小,在此条件下吸氮能力最强。(4)在不同氮营养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N20排放总量也增加。在长期淹水状态下,有植物处理和无植物对照处理的N20的排放通量分别介于-3.56~9.31 μgN m-2 h-1和-1.26~2.2μg N m-2h-1,而干湿交替状态能有效促进N2O的排放,有植物处理和无植物对照处理的最大N2O排放通量分别增长到93.19μg N m-2h-l和33.21 μg Nm-2 h-1,且N2O的排放通量与水中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但总体看来N20的排放通量均不算太高,总结所有试验得出植物对N2O排放的促进能力为狐尾藻>水葫芦>菖蒲>千屈菜。(5)植物能降低和稳定水中的pH值,使pH基本维持在微碱性状态(7.5-8.3)。水体的Eh由于植物的加入而提高,且在淹水条件下Eh与水中的硝态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植物对水体DO浓度也有影响,定期及时的收获植物,有利于氮素去除和保持生物正常生长的DO浓度。
其他文献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 ( IMD) 发表的 < 国际竞争力报告 > ( 简称 < 洛桑报告 > ) 为各国之间进行横向国际比较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框架 , 同时 , 由于该报告是连续的年
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一经放开就吸引大量关注,北京等地具备防控条件的博物馆开始有序开放,全国电影放映场所开始稳步有序恢复营业……7月以来,越来越多的行业陆续
糖尿病(DM)是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T2DM)最为常见,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IR)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疾病后期多种并发症并存,尤其心血管并发症是DM患者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光纤通信作为主干网的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识。馈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的手术处理与并发症预防。方法对该院2010—10—2012—10实施PPH手术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有效率为93.4%,手术并发
煤层气资源量是指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估算的赋存于煤层中的、具有现实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量。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以其资源量为基础的,客观地评价煤层气量,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收集2004~2010年诊治的资料齐全的小肠间质瘤2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腹部胀痛、解黑
随着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的频繁曝光,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污染的治理已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LRCL)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观察组30例与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照组.3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