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丹参配伍在不同肾虚血瘀模型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核心效应物质辨识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feng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虚血瘀作为衰老及其并发症的根本原因,也是诱发老年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杜仲和丹参作为补肾活血处方中的高频次配伍中药,其配伍机制及核心效应物质有待深入阐释。本论文以分子中药的思想为指导,化繁为简,选用杜仲中补肾活性成分桃叶珊瑚苷(Aucubin,AU)以及丹参中活血化瘀活性成分丹参素(Danshensu,DSS)为对象,研究两者配伍前后在慢性及急性肾虚血瘀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并利用因果数理模型对血浆中核心效应物质进行辨识,阐明AU和DSS联合应用的效应物质群,研究内容如下:1.AU纯化工艺研究考察不同洗脱醇溶剂浓度、干燥方式对纯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HPLC-UV方法测定样品中AU含量,结果表明采用大孔树脂进行吸附,以水、2%、4%、95%乙醇水溶液进行洗脱,并采用冷冻真空干燥方式从杜仲籽粕粗提物中获得含量约为96.25%的AU纯品。2.AU和DSS在慢性肾虚血瘀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AU和DSS的HPLC-UV分析测定方法,经方法学考察证明其稳定可靠,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分别给予慢性肾虚血瘀模型大鼠AU和DSS水溶液,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进行分析,与AU单独给药组比较,联合给药组AU的半衰期(Half-life of elimination,t1/2)延长的同时单位时间药物清除速率(Plasma clearance,CLz/F)显著加快(P<0.05),说明联合给药后延长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的同时,加快了单位时间药物的清除,使得药物不易在体内蓄积。与DSS单独给药组比较,联合给药组DSS的达峰时间(Time to reach maximum concentration,tmax)(P<0.01)、平均滞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MRT)(P<0.01)等显著延长,同时DSS在联合给药后出现二次达峰,说明AU和DSS联合使用后相互协同,使得AU和DSS在体内分布时间延长,加快药物清除速率的同时促进DSS在体内的二次吸收。3.AU和DSS在急性肾虚血瘀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研究通过肾上腺素联合冰水浴法复制急性肾虚血瘀大鼠模型,分别给予AU和DSS水溶液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给药组AU的AUC增加,CLz/F降低,说明DSS增加了AU吸收入血数量,减慢了药物在机体内的清除速率。DSS的tmax缩短,t1/2与MRT延长,且DSS在2 h时出现二次达峰现象,表明在急性肾虚血瘀病理状态下,AU和DSS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与急性肾虚血瘀模型组比较,慢性肾虚血瘀模型大鼠AU和DSS的AUC、MRT、t1/2均明显高于急性肾虚血瘀模型大鼠,而CLz/F却相反,说明衰老状态下机体对于AU和DSS的清除速率减慢,但联合用药后该现象可得到明显改善。4.AU和DSS在不同肾虚血瘀模型大鼠脏器中脏器分布研究建立了不同脏器中同时测定AU和DSS的HPLC-UV方法,经方法学考察证明其稳定可靠,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分别灌胃给予不同肾虚血瘀模型大鼠AU、DSS水溶液后,分别于给药后1 h、2 h、3 h处死大鼠,采集心、肝、脾、肺、肾、脑、十二指肠、子宫、卵巢等,处理后进样分析,发现与单独给药比较,联合给药后促进了AU和DSS在肾、肝、心、脾等血流较为丰富脏器中的分布,且优于单独给药。药物在急性肾虚血瘀模型大鼠各组织中分布较快且浓度大于慢性肾虚血瘀模型大鼠,说明老年状态下机体对AU和DSS的利用减慢,代谢减缓,而联合用药后明显有所改善,该现象也初步印证了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5.AU和DSS联合应用后大鼠血浆中核心效应物质辨识研究基于AU和DSS联合应用后的协同作用,利用因果数理模型对联合用药后慢性肾虚血瘀模型大鼠血浆中核心效应物质进行辨识,共得到互为因果物质对34对,其中构成核心效应物质群物质21个。
其他文献
数字赋能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将成为中国工业企业创新突围、重塑竞争格局的重要支撑。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数字经济”再次成为热议焦点。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