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共有权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canyu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物区分所有是现代民法上一项基本的不动产所有制形式。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律关系按通说包含三种法律关系:对专有部分形成的专有权法律关系、对共有部分形成的共有权法律关系以及因对区分所有建筑物的共同管理而形成的成员权法律关系。其中,共有权法律关系尤其复杂,现实生活中因共有权而产生的纠纷占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的绝大部分。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共有权问题进行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共有权基础理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共有权性质既不是按份共有,也不是共同共有,答案在其本身,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或者简称为区分共有。共有权的根本特征具有复合性、广泛性、复杂性、附随性、禁分性。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共有权内容。建筑物区分共有权的权利义务关系表现为建筑物区分共有权人对共用部分所享有的权利和所负担的义务。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对共用部分享有的权利有:使用权、收益权、管理权、修缮改良权、处分权及物上追及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对共有部分负有的义务是:合理使用义务、费用分担义务、合理注意义务、禁止义务。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共有权客体。共有权的客体,即区分所有建筑物中的共用部分。关于共用部分范围的界定各国基本上采用的是两种方法。一种是列举法,另一种是排除法。综合国内外学说,共有权的客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建筑物的基本构造部分;二是建筑物的共用设施及其附属部分(包括仅供部分区分所有权人所共有的部分);三是建筑物的公共配套设施;四是建筑物所占有的地基的使用权,在法律上归属于全体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所共有。此部分明确了共有部分的范围和其界定方法。只有在明确界定了共有部分的范围后,才能为解决现实中的共有权法律纠纷提供明确的依据。四、建筑物区分共有部分焦点问题。法律实务中,小区建筑物的专有部分因有房产证的明确界定,争议相对较少。矛盾常集中在建筑物区分所有的共有部分,尤其是共有部分中的屋顶平台、车位和小区绿地等部分。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都有针对这些特殊客体的特别规定。而我国,涉及这些客体的纠纷主要是绿地、楼顶空间和车位等的权属以及电梯使用费的缴纳等焦点问题。五、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共有权立法缺陷及完善。我国应采取的理想的模式是建立单独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立法模式,而非民法或住宅法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更详尽、更具操作性。并论述了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中的关于共有权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应完善之处。结合我国《物权法》第六章的规定,分析了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权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如共有部分的范围界定问题、专用使用权问题、几类纠纷较大的客体等,并在共有部分范围的界定、对他人专有部分的使用请求权以及专用使用权的规制、共有权人的诉权的主体范围等几方面提出了完善的意见。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常用炎性指标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评价并比较这些指标反映RA疾病活动性的价值。方法:①将RA按DAS28分为A组即疾病活动组,
激光切割技术是激光加工应用领域的重要部分,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切割工艺之一。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激光切割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也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喷嘴及其射流流场是
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加快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世界各国政府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陆续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柴油机作为消耗能源和排放燃烧产物的动力装置,对环
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各类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革命性的突破仍然值得人们期待。内燃机将燃料化学能转变为汽车有用机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资源,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一直以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严重困扰着中国,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从源头上寻找,归根究底是因为中国一直是个农业大国,由于农村人口众多,相比之下人与地的
信息安全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密码学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广泛应用的计算安全密码大多依赖于没有严格证明的数学难题和计算困难性。然而,随着经典计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以“五纵七横”为主骨架的国道主干线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已初具规模,铁路网建设也在蓬勃发展之中。与此同时
魏晋时期佛教般若学言意观,在对教义的理解上,在“言语道断-假言假象-忘象息言-求理象外”的体系建立上,在论述语言及其表述方式上,受到当时魏晋玄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但佛教作为
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热点通常集中在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冲突方面,而对华裔作品本身的文化翻译属性论述不多,其中从离散视角切入的更寥寥无几。本文以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