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近5年我院收治的MM患者诊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不同方案、不同人群、不同用药方法在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了解我科MM治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优化我科MM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治入我院肿瘤中心的MM患者256例,初治患者207例,复发难治患者49例。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误诊情况,分型、分期情况,染色体、FISH检测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1.初治20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26~89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50~69岁。2.初治207例患者中41例在就诊于我科前被误诊,误诊率为19.8%。3.临床分型:IgG型最常见占45.7%(117例)。初治患者临床分期D-S分期:Ⅲ期最常见占79.7%(165例)。ISS分期:Ⅰ期23例,Ⅱ期25例,Ⅲ期80例。4.初治207例患者中共获得78例染色体结果,21例(26.9%)出现染色体异常。43例患者行FISH检测,31例(72.1%)检测发现核型异常,以13q缺失,1q21扩增, IgH易位最常见。5.硼替佐米为主方案和马法兰为主方案治疗3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82.9%,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6.老年组与年轻组患者应用VDT方案治疗1疗程与3个疗程后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感染、周围神经病变常见。老年组比年轻组发生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老年患者应用VDT方案获得VGPR+CR率较应用MPT方案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VDT方案与MPT方案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硼替佐米每周两次给药组与每周一次给药组患者治疗1疗程与3疗程后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3疗程后与1疗程后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每周一次给药组比每周两次给药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M误诊率高,就诊时分期晚。2.遗传学异常检出率FISH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染色体检测。3.含硼替佐米方案疗效优于含马法兰方案。4.老年组与年轻组比较,VDT方案疗效相同,但不良反应老年组有增高趋势。5.老年患者VDT方案高质量缓解优于MPT。6.延长硼替佐米用药间隔不影响疗效,有降低不良反应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