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人收入作为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经济来源,对满足养老需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老有所养的物质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群体老年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异,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损社会公平,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数据,分析了全国范围老年人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又对城市样本和农村样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发现,性别、受教育年限、政治面貌对老年人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男性老年人平均收入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收入越高,政治面貌为党员的老年人收入明显高于非党员;城乡二元分割的背景下,非农业户口的老年人平均收入高于农业户口的老年人,地域差异对老年人收入同样存在显著影响,东部地区老年人收入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职业相关要素方面,曾有非农工作的老年人,收入明显高于以务农为主和从未工作过的老年人群体,而在城市样本中,相比在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私营单位工作的老年人,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老年人收入明显偏高;社会保障对老年人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参加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其个人全年总收入明显高于未参保群体。通过对城市样本和农村样本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差异是显著的,城市老年人的平均收入约为农村老年人的5倍,存在较为显著的城乡差异;相比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收入的性别差异更为显著,政治面貌对收入差异的影响远远大于城市。因此,缩小老年人收入差异首先应提高低收入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尤其关注易陷入贫困的老年人群体,如高龄、非党员、受教育水平低、居住在农村、农业户口、从事务农工作的女性老年人,这类群体平均收入水平普遍偏低更易陷入贫困;其次,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东西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中西部经济的增长,实现以城市带动农村、东部带动西部的共同发展局面,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支持和补贴力度;再次,在农村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现代农业,缩小农业工作者和非农业工作者的收入差距,增加务农人员的收入,在城市规范劳动力市场,提高社会养老金的待遇水平,缩小不同单位类型老年人的收入差距;最后,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制定公平合理的待遇标准,发挥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增强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着重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待遇水平。
其他文献
纳兰性德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其词清新真挚,文字意境优美,显示出高妙的白描抒情手法。纳兰词分为爱情、悼亡、友情、咏物、边塞等,他的词中始终流露出一种惆
<正> 在英国的许多建筑物、墓碑、信笺,乃至汽车、服饰上……,常可以看到一些状似古代盾牌的图案。这就是纹章,也叫盾形纹章。纹章即徽章。标志一个国家的图案称为国徽,标志
分析我国行政机关内部与外部不同主体在制度层面对政府办公厅(室)进行监督的内容和形式,并提出提升监督效果的对策:立法明确政府办公厅(室)的职责,制定、优化内部工作制度,落
<正> 利凡诺-低温乙醇结合法(R-E法)免疫球蛋白(以下简称丙球)分离工艺,因具有回收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而被国内不少血站及有关单位采用。但也因为该工艺分离步骤少,丙球中
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三次产业不仅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且已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第三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均表明,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而有关城市化是否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集聚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未获得理论研究的共识。因此,就城市化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程度日益增长,在日常的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宗散装物料的出现也越来越多。一直以来,物料堆体三维信息的准确获取是实际生产中的一个技术难题,传统
近年来,解放区文学研究一直呈发展态势,大多数论文从政治、历史、女性、审美等角度入手,完成对解放区文学的多样解读。但从婚姻法角度研究解放区文学中女性形象的论文并不多
北京作为新文化中心,为现代作家提供了文化空间和语境,是现代作家创作的重要资源。而新文学初期的北京书写与后期北京书写相比,它是北京书写发展的重要源头,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作为日趋融入世界潮流中的现代民族国家,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形态面向二十一世纪,这已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与法律问题和文化问题。为了有效地探讨古今中外社会
中国古代历史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命题,并且自成体系,有着自身的理论形态、框架结构、内在逻辑。但是,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天人”、“合知行”、“同真善”、“不别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