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土结构与有机碳对少免耕和秸秆还田的响应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000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结构与土壤有机碳是评估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由于不当的耕作方式导致农田土壤结构恶化、有机碳耗竭等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选择合理的耕作模式以维持土壤结构并促进有机碳的累积,从而提高农田地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本研究以黄淮海平原潮土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传统翻耕配合秸秆还田(CNTWTS)或秸秆移除(CNTWT)、每两年翻耕配合秸秆还田(CNTW2TS)或秸秆移除(CNTW2T)、每四年翻耕配合秸秆还田(CNTW4TS)或秸秆移除(CNTW4T)、长期免耕配合秸秆还田(CNTWNTS)或秸秆移除(CNTWNT)”8种耕作模式下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及团聚体的结构稳定性,探讨了不同组分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累积的作用,分析了球囊霉素对维持土壤结构和固定有机碳的作用,以明确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措施对高强度种植条件下潮土土壤结构及有机碳累积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1)、传统翻耕(CNTWT),增加了土壤透水性,使0-20cm土体土壤水贮量比保护性耕作的降低了8.56%。长达7年的免耕(CNTWNT)可有效维持并改良土壤储水性,却容易引起土壤压实。间歇性翻耕并配以秸秆全量还田(CNTW2TS、CNTW4TS)能有效地克服长期免耕的负面效应,既可保持土壤水分,又能减少土壤压实。  (2)、保护性耕作比传统翻耕的总有机碳(SOC)含量提高了7.55%-22.20%。轻组(LF)占土壤总质量百分比为2.42%-6.30%,但轻组有机碳(LFC)对SOC的贡献度可达6.89%-33.14%,显著高于重组有机碳(HFC)。0-20cm土层保护性耕作下LF和LFC含量分别比传统翻耕提高了6.57%和3.25%。LFC为易变有机碳,比HFC对耕作模式的响应更敏感。秸秆还田后,LFC含量提高了10.42%-52.03%。0-10cm土层SOC与LF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HFC无显著相关性,表明通过提高LF和LFC含量,能有效促进SOC的累积。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介于431.92-1553.59mg/kg之间。0-5cm土层保护性耕作MBC含量比传统翻耕增加了61.40%-79.84%。表层土壤MBC与S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SOC、LFC和MBC的含量均降低。保护性耕作有效地增加了LFC、MBC含量,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储量。  (3)、0-20cm土层,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比传统翻耕提高了15.66%,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了26.20%。CNTW4T和CNTWNT土壤的MWD(平均重量直径)比传统翻耕分别提高了31.02%和41.94%; GMD(几何平均直径)分别提高了26.14%和38.17%。SOC与MWD(R2=0.94)和GMD(R2=0.92)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大团聚体有机碳是SOC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与SOC的累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6)。秸秆还田后,土壤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12.00%和8.84%。保护性耕作通过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含量有效地促进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  (4)、0-20cm土层,土壤T-GRSP(总球囊霉素)占SOC含量的18.83%-20.57%,其含量按照CNTWNTS> CNTW4TS> CNTW2TS> CNTWTS的顺序而递减。大团聚体T-GRSP含量显著高于微团聚体和粉粘粒。CNTW4TS、CNTWNTS的大团聚体T-GRSP比CNTWT分别提高了21.50%和27.17%。土壤大团聚体T-GRSP与SOC及MWD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存在于大团聚体中的球囊霉素对维持土壤结构和提高有机碳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间歇性翻耕并配合秸秆全量还田无论是在改良潮土土壤物理性质、保持土壤团聚体水稳性,还是在提高土壤有机碳库、增强微生物活性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能有效地消除长期免耕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间歇性翻耕并配合秸秆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可以作为黄淮海平原高强度种植条件下促进农田地力提升与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他文献
但对患病已达两年以上的慢性抑郁症患者来讲,认知疗法并不能让他们获益。
该文法对耕地等别划分的原则、内容及方法作了较详细的阐述,介绍了多系数综合修正地的耕地等别计算方法及其具体应用和AHP的确权方法;分析了耕地等别划分工作与地理信息系统
研究山区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有机碳对山区生态系统的固碳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的化学性质对合理种植植被、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改善土壤质量具有实践意义,研究土
选择代表性黄壤并添加泥炭、风化煤、FeCl3·6H2O、AlCl3·6H2O和KH2PO4进行五因素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以及黄壤和石灰土分别进行泥炭和风化煤、FeCl3·6H2O和KH2PO4、AlCl3·
家住灵璧县科委宿舍的董老师,人们一提起他,都竖起大拇指,是科技的能人,是能源专家,他一生爱好科技,多年来已获得多项科技奖,尤其他与能源项目有不解之缘,早在1992年,他查阅
优油2号油菜没生育期对水硼胁迫敏感性不一致,控制油菜生物钟的基因与油菜耐水 硼胁迫基因之间可能有密切联系.研究认为,作物耐逆境胁迫基因可能受其体内生物钟的调控.水硼胁
人口剧增、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恶化,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应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土壤资源管理水平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土壤
随着人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得到了研究人员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不仅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已建成一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
土壤中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的结合—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是土壤区别其母质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对土壤团聚体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而团聚体的数量和性状有跟土壤肥力密切相关,本文以不同
东北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为玉米,氮肥作为作物实现高产的主要肥料之一而被过量使用,造成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而减少化学肥料投入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硝化抑制剂的使用对于解决氮肥,特别是尿素以及含尿素的肥料的过量使用所带来的问题已经显示其效果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大量的实验表明,与传统化学肥料相比,添加了硝化抑制剂的肥料对尿素氮的转化、氨的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