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盆地区典型林分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wxtncx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有机碳在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碳转移的重要媒介,也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植被恢复是我国近年来岩溶石漠化治理,促进碳固持和封存的重要举措。地质背景在调节土壤有机碳库大小、动态变化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缺乏针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和不同植被类型的研究,对于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土壤呼吸等与土壤有机碳生物过程相关联的多过程同步研究比较薄弱。据此,本研究以岩溶断陷盆地区不同地质背景下(岩溶区与非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天然次生林、桉树和云南松人工林)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内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库大小、稳定性、动态变化和调控机制研究。主要采用野外定点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计算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内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组分(易氧化有机碳:EOC;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水溶性有机碳:WSOC;热水溶性有机碳:WHEOC)和惰性碳(NLC)含量、储量变化特征和稳定性;分析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对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机制和内在调控作用;同步测定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土壤呼吸速率,计算碳排放通量;通过野外标准溶蚀试片计算碳酸盐岩溶蚀速率,进而估算产生的碳汇量。通过本研究阐释断陷盆地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差异及内在作用机制,突出岩溶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在区域土壤固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西南岩溶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减源增汇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岩溶区与非岩溶区三种植被类型土壤SOC、EOC、MBC、DOC、WSOC、WHEOC和NLC含量和储量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表聚性”特征明显。相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非岩溶区,天然次生林在碳固持方面明显优于桉树和云南松人工林。岩溶区天然次生林、桉树和云南松0-30cm 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74.08 t/ha、50.52 t/ha和42.79 t/ha;非岩溶区天然次生林、桉树和云南松0-30cm 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32.43 t/ha、27.49 t/ha和25.52 t/ha;岩溶区0-30cm土层深度平均土壤有机碳储量是非岩溶区的1.93倍。相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岩溶区土壤碳素效率(EOC/SOC、MBC/SOC、DOC/SOC、WSOC/SOC和WHEOC/SOC)和有机碳活度均低于非岩溶区,表明非岩溶区土壤有机碳活性高,矿化分解能力强,稳定性差。(2)地质背景导致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土壤微生物群落适应策略产生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整体表现为岩溶区高于非岩溶区。岩溶区三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整体表现为天然次生林>桉树>云南松,而非岩溶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则表现为天然次生林>云南松>桉树。岩溶区与非岩溶区相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效应”。岩溶区三种植被类型土壤GP:GN显著高于(P<0.05)非岩溶区相同植被类型,表明地质背景导致岩溶区土壤更有利于向“寡营养型”细菌的积累。非岩溶区云南松土壤真菌群落生物量具有绝对优势,较高的F:B能够加速云南松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岩溶区除土壤微生物GP:GN与所有碳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他微生物群落指标均与各类碳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非岩溶区土壤微生物群落总脂肪酸、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放线菌与丛枝菌根真菌仅与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岩溶区土壤蔗糖酶、纤维素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各类土壤碳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非岩溶区土壤酶活性仅与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热水溶性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岩溶区三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显著低于非岩溶区相同植被类型,表明岩溶区土壤呼吸速率对调控全球碳平衡作用不容忽视。岩溶区与非岩溶区三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日、季尺度变化均呈现“单峰型”动态变化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在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内均表现出天然次生林>桉树>云南松。岩溶区土壤呼吸速率与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热水溶性有机碳和惰性碳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非岩溶区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和热水溶性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4)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土下岩溶碳汇表现为天然次生林>云南松>桉树,表明天然次生林岩溶碳汇效应明显高于云南松和桉树人工林,岩溶区植被恢复有利于石灰岩溶解消耗土壤下层C02。不同年份三种植被类型土下溶蚀速率均表现为雨季明显高于旱季,雨季溶蚀速率在全年溶蚀速率中占据主导地位,雨热同期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岩溶区土壤呼吸速率与试片溶蚀速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75,P<0.01),表明土壤呼吸产生的C02对岩溶作用具有促进作用,土壤C02积极参与岩溶作用的反应过程。土壤碳组分与岩溶作用呈正相关。(5)土壤呼吸作为土壤C库中C输出的主要形式,在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对土壤碳组分具有极显著影响作用。岩溶区总脂肪酸、细菌群落和蔗糖酶对土壤碳组分影响最大,溶蚀作用对碳组分的影响作用虽小,但仍不容忽视;非岩溶区微生物数量少活性高,以“富营养型”的细菌和纤维素酶对土壤碳组分影响最大。综上所述,岩溶区特殊的环境条件相比于非岩溶区更加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非岩溶区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差,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库转化为更加稳定的惰性有机碳是非岩溶区未来土壤可能固碳的主要形式。相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关键生物学过程受地质背景调节。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岩溶区土壤碳循环区别于非岩溶区,岩溶区发挥巨大的固碳效应。
其他文献
塑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广泛,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按其使用要求来分,有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三种。特种工程塑料是20世纪70年代初研发成
对斜拉索的几种风致振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讨论了目前常用的几种抑振措施并对各抑振措施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建议.
如何解决公有制企业与市场经济相兼容,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思路已经明晰,就是要实行股份制,但大多数小型企业怎么办?引进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杨乐教授曾建立下列三角不等式: 设A】0,B】0,A+B≤π,0≤λ≤1。则有: cos~2λA+cos~2λB-2cosλAcosλBcosλπ≥sin~2λπ (1) 《中学数学》(湖北)及贵刊
目前在不少中学数学教师中有这样一个倾向:在教学或复习中不重视教材中已有的例题和习题的利用价值,喜欢另外择题进行教学,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辐照度为0.4、0.5和0.6W&#183;m^-2的紫外线-B(UV—B)对小白菜(Brassi cacampestrisssp.chinensis Makino)照射2、3和4h&#183;d^-1,连续照射7d后,研究了UV—B照射对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股经济迷信热正在悄然兴起。这是一种附着在经济活动中的落后的文化行为。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谐音型。由于人们都想发大财,于是“发”字的粤语谐
截至2013年底,湖南省株洲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达1890个,其中2013年全市新成立社会组织501个,年增长率高达33.6%。增长数量主要集中在民办幼儿园及培训学校上。
交叉口的正确规划和优化设计对城市交通、景观等方面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坪路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对交叉口的处理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在规划一个交叉
“江阴市鞋帽公司生意越做越活”,“江阴鞋帽公司为北鞋南进开路”,“全省经销鞋帽的龙头在江阴”,“江阴市鞋帽公司成为全省鞋业经销首富”……这是新闻界人士在采访江阴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