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作为人类表述自身与世界关系的重要语言学范畴,已成为当代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评价表达系统,汉语也不例外。本文立足于汉语事实,从认知视角出发,以功能语法理论为统摄,采用由内而外的研究路径,就评价语言的属性、认知框架、多维特征以及汉语评价语言的表达类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阐释,并且对汉语评价语言在词汇层和语法层的表现形式以及汉语评价表达的语用策略等进行了系统考察和多角度分析。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六章,具体如下:第一章评价语言研究概观,在系统梳理俄语、英语和汉语评价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析评价语言研究的成绩与不足,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汉语评价语言研究的发展趋势,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二章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主要讨论了评价语言的属性、认知框架和多维特征。首先从认知来源看,评价语言是对价值世界的认识的语言化投射,价值认知属性是其基本语义属性;从语义功能看,评价语言是表达评价意义、具有评价功能的语言形式,其本质是功能指向的,话语功能属性是其本质属性。就评价与描述的关系而言,二者理论上的划界是清楚的,但在不同层面上都存在泾渭无法分明的实际联系。论文从语词和句子两个层面论证了描述和评价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连续统的关系,静态层面的任何一个典型的形容词性评价要素或描述要素在动态的表达中都具有实现评价功能的潜势。本章就评价语言的认知框架进行了探讨,认为评价是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四要素构成的有机体,这四要素构成了评价的基本认知框架,这一认知框架在句子层面构成规律性投射。本章还探讨了评价语言的主观性、比较性、层级性、价值负载性、句法程式化、强人际互动性等多维特征。其中,主观性和价值负载性构成评价语言的两个基本特征;比较性和层级性是主观性特征衍生而来的;句法程式化是显性评价的句法规约特征;强人际互动性是评价语言的功能特征。第三章关于评价语言的表达类型,按所属的语言层面分为基本评价和元语评价,前者有正向评价和负向评价之分,后者有主观态度元语评价和主观量元语评价之别。按褒贬评价元出现与否及真实评价义表达直接与否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按表述取向分为理性评价和情感评价;按评价标记的有无分为明示性评价和非明示性评价;按语体分为书面体评价和口语体评价;按评价主体分为官方评价、专家评价和普通评价;按评价标准分为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这些分类认知角度不同,着眼点有异,共同构成了评价语言研究的基本表达框架。第四章以《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等为考察对象,对汉语词汇层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考察,指出褒贬评价词、元语评价词、级差评价词和蕴含评价义的熟语四大形式范畴是汉语评价表达的重要语词资源,进而对各类词汇表现形式进行了与前人不同或比以往更细致的考察、分类和规律挖掘工作。考察结果显示,在所有词类中,形容词是最具评价潜势的一类;从静态的词汇层面看,典型的评价性形容词是具有外向型特征的性质形容词;表自然属性的非评价性形容词跨域投射可以表评价。对常用的评价性名词进行不同视角的分类研究;在评价动词的考察中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增加“价值判断动词”一类;承认部分区别词和拟声词的评价功能;提出含评价义的熟语也是重要的词汇资源;等等。这些都为词汇层面评价资源的深入挖掘和评价系统的完善做了有益的工作。第五章主要从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来考察汉语评价语言的语法表现。词法层表现为主观评价词缀、重叠,句法层表现为蕴含评价义的框式短语、显性评价句与评价句位两方面。文章在前辈学者认识的基础上明确将汉语中存在的评价性语用词缀、评价性构词词缀系统化为评价语言的词法表现;并认为重叠是评价语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重叠式具有评价潜势,在“量”上或“质”上都会留下说话人“自我”的主观印记,是描述兼评价的“描评式”形态手段。在评价句的考察中,提出评价句位呈现出典型与非典型的梯级层次的观点。语言事实表明,不同的句法位置对评价性形容词评价意义的传递和评价功能的实现具有制约作用,谓语、宾内定语、状语和补语是典型的评价句位;非典型评价句位构成的“有标评价句”对句子同现成分、语义预设、所指的性质、语篇风格等都是有要求的。第六章汉语评价表达的语用策略分析,主要探讨汉语评价语言在动态的言语交际层面如何通过显性或非显性的语言形式或语用手段来实现评价意义的表达的。经考察我们认为,评价意义的表达在动态句层面往往与修辞策略、话语结构、韵律节奏、现实语境之间有着深层规约与内在互动,修辞格、话语标记、韵律和语境是汉语评价表达的重要语用策略;在评价语篇层面各种显性或隐性评价资源往往呈现出韵律性分布状态,或相互叠加,或相互补充,或相互对立,共同实现语篇的整体评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