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社会幼童的价值观启蒙与传播——基于传统蒙学教育的传播学分析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uf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幼童启蒙教育,在这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传统社会,幼童启蒙教育通称为“蒙学”,是人生最初的正规的学校教育,其教育对象主要是3至15岁的男童。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提之年、言笑晏晏的总角之年,还是出外求学的外傅之年、风华正茂的舞夕之年,皆处于开蒙受教的适龄范围。传统社会对幼童入学年龄没有统一规定,可早可晚,因人而异。传统蒙学的基本性质是幼童的人生启蒙教育,其教育实践同样遵循传统教育的基本宗旨一一传道、授业、解惑三位一体,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强调知行合一、做人为本,十分重视对幼童的价值观启蒙与传播。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传统蒙学教育在幼童的价值观启蒙和传播方面积累了很丰富的且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这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教育文化遗产。
  尽管传统蒙学教育所传播的价值观中有一些与现当代社会不相适宜的、应予批判和否定的封建糟粕与毒素,但传统蒙学教育针对幼童的价值观启蒙与传播,在教材编写、传播观念及传播方式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丰富我国当代幼儿教育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发扬优良文化传统,以及在幼儿教育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蒙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本文运用传播学、历史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采用文本分析、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传播学视角重新梳理我国传统蒙学教育历史、解析蒙学教材文本、剖析蒙学教育实践。本文围绕传统社会幼童的价值观启蒙与传播这一主题,重新审视传统蒙学教育,从传播属性、传受主体、传播理念及传播方式等层面发掘、提炼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财富,以资现实借鉴与传承。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对我国传统蒙学教育与蒙学教材进行历史梳理,阐析传统蒙学教材中的价值观内涵;第二章,运用相关的传播学理论知识,论述传统蒙学教育的人际传播属性,辨析其传受主体;第三章,阐析传统蒙学教育在幼童价值观启蒙方面的三大传播理念:人之初启蒙理念、典型示范理念以及日常践行理念;第四章,分析传统蒙学教育中具有中国文化特质且行之有效的价值观传播方式,如诵读与默化、习作与践行、训谕与惩戒、先生家访与家校互动等;结语部分,着眼现实,阐发传统蒙学教育在教材编写、传播观念及传播方式等方面对于当代幼儿教育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传统蒙学的基本性质是幼童的人生启蒙教育,十分重视对幼童的价值观启蒙与传播;尽管传统蒙学教育所传播的价值观中有一些与现当代社会不相适宜的、应予批判和否定的封建糟粕与毒素,但其中优良的成份在当代幼儿教育中仍具有传承价值;历经各类传播主体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传统蒙学教育在幼童的价值观传播方面形成了一些极具中国文化特质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及教材编写体例;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对在当代幼儿教育中传播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大的现实借鉴意义,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传播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宋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宋词也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此过程中,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而许渊冲作为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  本文的研究集中分析了个案中的译者主体性。这部分通过许先生的译本和其他译本的对比来讨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将译者主体性分为四个阶段:选择文本,理解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发挥创造性。本论文采用了
学位
作为一名英国最具独创性的女性作家,安吉拉·卡特的作品文体繁杂、题材多样、数量众多。其中《马戏团之夜》虽然是其末期作品,但受到了评论界与大众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这本书的主要研究大多集中在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狂欢主义、互文性、历史文化、女权主义等方向,但本论文提出的男性凝视、圆形监狱的概念及结合“新女性”的分析在国内外都比较少见。本文将结合男性凝视、圆形监狱等理论及其他女权主义元素,对本书中女主人公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政府的政策、方针受到世界关注,对此类文本的翻译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翻译作为政治外宣文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将党的十七、十八、十九大报告英汉文本作为分析材料,主要研究问题为:第一,党代会报告作为政治文本,其文本特点是什么。第二,十九大报告与十七、十八大报告对比,有哪些不同与改进之处。第三,报告翻译过程中哪些有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聊天也开始进入多元化时代,信息越来越富有表现力,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是绘文字(Emoji)。绘文字之所以在全球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可以帮助使用者跨越语言的障碍,传递心情和感受。因此,绘文字成为了网络跨文化交际的工具。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人们对绘文字的理解产生差异。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绘文字的使用情况中进行探究。  本文试图探寻中日学生如何使用绘文字进行“
学位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Sapir-whorf的假说一样已经清楚地阐明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是思想的呈现反过来它也会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拒绝言语行为在生活中是难以避免的。在同一国家的同一场景中,人们都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拒绝策略,更不用说不同国家的不同场景。拒绝作为一种损害面子的行为,需要妥善的处理。这篇论文探讨了中美两国拒绝策略的异同,把研究的范围缩小到了家庭背景中,重点研究了亲子和夫妻间
学位
《青铜葵花》是由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小说。英国学者汪海伦翻译了该书的英文版,译作获得“笔会奖”,以及麦石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奖,汪海伦的译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青铜葵花》这部作品进入西方市场,且深受目标读者喜爱。因此,本文选择《青铜葵花》及其译作进行翻译研究,旨在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传播。  一般来说,国内外学者都是从翻译理论入手,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本文选择将翻译研究与语言学结合,
学位
伍慧明(Fae Myenne Ng)(1956-)是一位杰出的华裔美国作家,她的作品《骨》、《望岩》-经发表就大受好评,她的作品曾获得美国图书奖,被提名福克纳奖,她本人也获得过古根海姆奖学金和美国艺术基金会的支持。她善于将个人经历与虚构作品相融合,因此其作品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展现了早期美国华裔不为人知的伤痛历史。《骨》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小说描写了一个生活在旧金山唐人街三个女儿家庭的故事,
学位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巨大的改变。主要经济体之间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逐渐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取代。谈判人员需要更多实操性的策略,包括沟通中的礼貌策略,来促成双赢型商务谈判的完成。同时,谈判也是商务英语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但是因为真实谈判具有保密性,所有少有实证研究来探究礼貌策略如何促成双赢谈判结果的形成。  为了给真实商务谈判中谈判人员提供实操性建议,同时为谈判教学提供相应的启示,本研究中作者以模拟商
后黑人民权运动时期(1975年至1985年),美国非裔文坛出现了由社会政治宏大叙事向日常生活书写的转向。与此前占据非裔文坛主流的抗议文学相比,该时期的小说创作尽管仍然继承了美国非裔文学“艺术与政治并行”的传统,但逐渐聚焦于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微观之处反映社会变革的宏大景象。后黑人民权运动时期的美国非裔女性作家小说如《梅丽迪安》、《食盐者》等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家务、家宅布局、街区漫步、办公场所划分、
学位
作文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育是培养学生词句掌握、谋篇布局、书写表达等多项语文能力的教学过程。作文也是学生思想动态的反映和生活经历的体现,因此写作教育研究又成为洞察学生认知系统和精神世界的窗口。在当代中国的教育语境下,写作教育始终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占有至关重要的一席,它一方面发展学生基础语言运用能力,使之能运用书面语言解决具体问题,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