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现代神经外科显微技术的发展和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在桥小脑角手术中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术中面神经损伤率降低,在手术中开展神经电生理监测是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对桥小脑角肿瘤患者进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分析、研究和比较,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研究方法:采用美国NicoletEndeavor-CR16通道的神经电生理监护仪,对2009年8月~2012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外科的46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进行术中监测,记录监测结果。术后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10天、6个月~1年的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根据House-Brackmann(H-B)分级标准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面神经功能情况。研究肿瘤大小及年龄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术末给予不同强度的神经电生理刺激,探究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与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结果:在4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38例(82.6%),近全切6例(13%),次全切2例(4.3%),无手术死亡。术后10天面神经功能良好(Ⅰ/Ⅱ级)占41.30%,术后6个月~1年面神经功能良好(Ⅰ/Ⅱ级)占69.57%。将不同时间点面神经功能进行两两比较:术前与术后10d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手术后10天与术前相比面神经功能有所下降。术后10天与术后6个月~1年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面神经功能趋于稳定后变化不大。将病人按肿瘤大小的不同分成两组进行分析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故肿瘤的大小与术后6个月~1年面神经功能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术末电刺激强度与术后6个月~1年面神经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Spearman秩相关,r=0.696,P<0.01)。研究结论:在桥小脑角区肿瘤显微切除术中,使用联合电生理监测方法,可减少术中对面神经及脑干等正常组织结构的损伤,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面神经功能在手术后,经历了先下降然后再上升的变化。CPA肿瘤直径的大小与术后6个月~1年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另外,手术末电刺激强度越小,面神经功能分级越低,预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