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田应用生物质炭提升地力和减少甲烷排放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_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稻谷消费国,大部分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种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国人多地少,且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耕地资源被高强度利用。而耕地资源不合理的利用会导致土壤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粮食生产与国民健康。同时,稻田是最重要的CH4排放源之一,如何减少稻田CH4排放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减少CH4排放,又能提升地力的技术。已有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在提升地力和减排CH4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国内外对稻田施用生物质炭在地力和CH4排放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其作用机理研究,多是短期的、基于土壤理化性质的试验,缺乏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微生物机理研究。然而,生物质炭可在土壤中长期存在,且土壤微生物是养分循环和CH4排放过程的主要驱动者。因此,本论文基于长期田间定位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2012年早稻季施用生物质炭量为0、24和48 t hm-1,分别用CK、LB和HB代表)对双季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CH4排放的影响;同时,在施用生物质炭后3~4年,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生物质炭添加提升地力和减排CH4的相关机制机理,其成果可为以提升地力和CH4减排为目的的生物质炭大田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在双季稻田生态系统为期四年的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添加对双季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四年的试验中,施用生物质炭能增加年均土壤pH值、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p<0.05)。在2012~2016年度,与CK处理相比,生物质炭处理的籽粒产量每年均能增加(p>0.05),LB和HB处理能够增加年均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p>0.05)。水稻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与SOC和SMB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水稻秸秆产量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地上部生物量与土壤温度、SMBC和SMB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生物质炭能够在较长时间尺度内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且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因子密切相关。  (2)通过在双季稻田生态系统为期四年的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后3~4年对细菌、真菌和固氮菌丰度和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与CK处理相比,生物质炭处理能增加细菌、古菌、真菌和固氮菌丰度,这些微生物丰度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SOC、TN含量、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0.05);生物质炭处理能改变细菌、真菌和固氮菌的群落结构;蒙特尔(Mantel)检验表明,细菌、真菌和固氮菌的群落结构的改变与土壤NH4+、SOC、TN和TP含量的变化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细菌和固氮菌的群落结构的改变与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化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施用生物质炭能相对促进有利于SOC累积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能改善土壤质量并使植物生长的更好的被孢霉属(Mortierella)、Westerdykella、地杆菌属(Geobacter)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的生长繁殖,而相对抑制了植物病原体青霉菌属(Penicillium)、阿太菌属(Athel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生长。生物质炭能在较长时间尺度改善土壤性质并提高产量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在较长时间尺度增加细菌、古菌、真菌和固氮菌数量,同时改变这些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促进有利于SOC累积、固氮、植物生长的微生物类群生长,同时抑制了植物病原微生物类群的繁育。  (3)通过在双季稻田生态系统为期四年的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添加对双季稻田CH4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施用生物质炭可连续四年较为稳定地显著减少20%~51%的CH4排放和其CO2当量(CO2e)以及23%~52%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p<0.05)。CH4排放与土壤DOC、SMBC和土壤温度(p<0.05)呈显著正相关,而与Eh值显著负相关(p<0.001)。  (4)通过在双季稻田生态系统为期四年的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后3~4年对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丰度和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与CK处理相比,生物质炭处理能减少稻田土壤产甲烷菌丰度,水稻分蘖期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丰度与CH4排放量正相关(p<0.001)。生物质炭处理能改变分蘖期和成熟期产甲烷菌的群落结构,以及分蘖期、成熟期和休闲季TypeⅠ型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Mantel检验表明,水稻分蘖期CH4排放变化与产甲烷菌群落结构和TypeⅠ型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变化显著相关(p<0.05)。施用生物质炭能在水稻分蘖期相对促进产甲烷菌中能利用广泛基质的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生长,相对抑制喜好酸性和厌氧条件的Methanoregula和乙酸营养型的甲烷丝菌属(Methanosaeta)生长繁殖;在水稻成熟期可相对促进产甲烷菌中耐氧型的Methanocella的生长繁殖,相对抑制厌氧型的Methanoregula、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和甲烷丝菌属(Methanosaeta)的生长。在水稻季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及休闲季相对抑制了甲烷氧化菌中以CH4为单一碳源和能源的甲基暖菌属(Methylocaldum)的生长,相对促进了喜好碱性条件的甲基微菌属(Methylomicrobium)的生长。说明施用生物质炭能在较长时间尺度减少CH4排放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减少产甲烷菌丰度,同时改变产甲烷菌和TypeⅠ型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促进能利用广泛基质、耐氧型的产甲烷菌和喜好碱性条件的甲烷氧化菌类群的生长繁殖,同时抑制了乙酸营养型、严格厌氧、喜好酸性的产甲烷菌和以CH4为单一碳源和能源的甲烷氧化菌类群的繁育。
其他文献
吗啡滥用(morphine abuse)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是影响毒品吸食人员生存质量的问题之一。阿片受体与大麻素受体是两类与吗啡成瘾相关的受体分子,它们不但分布于神经系统神经元细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背景和强烈的岩溶作用,以及近代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导致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加剧。尽管降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00 mm),但由
研究背景:瘤胃内分子氢(H2)是伴随着瘤胃微生物降解饲草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的过程而产生,是甲烷菌生长增殖的重要前体物,最终代谢生成甲烷(CH4)。基于
随着全球竹林面积的扩大和对竹林生态价值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竹子水分利用的研究。由于竹壁较薄和竹腔中空的特点,传统的液流研究技术面临诸多挑战。热消散探针
城市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供降温增湿、吸收大气污染物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化深刻地改变了城市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进而影响植物的水分代谢
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工程迹地为研究对象,并以未受干扰的紫花针茅草原作对照,采用野外定点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恢复演替阶段工程迹
相似物种的资源分配是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有助于揭示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机制。生态位理论认为不同物种在时间、空间和营养维度上的资源利用的分化实现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条件致病菌,会引起人类腹泻,主要感染水生动物,导致水生动物多种疾病尤其是气单胞菌败血症的暴发,这种菌的流行已经给水产
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是一种通过调节天线阵列中各天线阵元上加权器的幅度和相位形成空间定向波束,使阵列方向图主瓣对准期望信号并在干扰信号方向形成零陷的空间数字处理技术
随着VLSI工艺技术的迅速发展,SOC设计成为当今集成电路研究领域的热点。而生化微传感SOC是生化微传感器、微电子电路相结合的单芯片生化分析微系统,是SOC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