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现象及其遗传基础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华中、西北、西南等地野生香菇分离物和部分在全国广泛应用的栽培菌种共28个菌株为样本,用交配型分析、OWE-SOJ技术鉴定了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和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并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首次系统地证实,在香菇中无论是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还是孢子单核体,也无论是野生菌株还是栽培菌株,交配型因子分离与理论预期相偏离都是一种在统计学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同时,还通过单-单杂交、双-单杂交、亲本-重组型正反交子代的遗传分析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的集团分离分析(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BulkedSegregatedAnalysis,AFLP-BSA),对交配型偏分离现象的遗传基础进行了探讨。所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的表现及其统计学意义 (1)在供试28个菌株中,除1个分离了56个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仅获得1种交配型的核外,其余27个均获得了两种交配型。x2测验表明两种核型的比例偏离1:1平衡状态的有17个,占供试菌株总数的61.71%。在17个结实的供试菌株中,担孢子交配型发生偏分离的菌株有11个,占总数的64.71%。 (2)根据x2测验的结果,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比实得比例偏离1:1预期比例的,12个栽培菌株中有8个,占供试栽培菌株总数的66.67%。16个野生菌株有9个,占供试野生菌株总数的56.25%。在11个担孢子交配型发生偏分离的菌株中,栽培菌株有9个,供试栽培菌株总数的75%,野生菌株2个,占供试野生菌株总数的40%。菌丝和孢子两类交配型偏离程度,均为栽培菌株高于野生菌株。 (3)担孢子的分离除4种担孢子的理论分离比为1:1:1:1这种情况外,还有理论预期均为1:1的2种亲本型担孢子间、2种重组型担孢子间及亲本型和重组型担孢子之间等3种情况。统计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7个菌株中,4种情况均不偏离理论预期的有6个菌株,占供试菌株总数的35.29%。其中栽培菌株仅3个,占栽培菌株总数的25%,野生菌株中也有3个,占野生菌株总数的60%。在11个发生偏分离的菌株中,3类不偏离、1类偏离有2个,2类不偏离、2类偏离的有5个,3类偏离、1类不偏离的有3个。此外,还有1个仅分离到2种亲本交配型担孢子的极端偏分离的菌株。在大多数偏分离的菌株中亲本型孢子数量总是多于重组型孢子。 2、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现象的遗传基础 (1)观察表明,交配型因子偏分离与菌落形态、培养条件及单核体间交配反应特征无关:不同菌株两种交配型的原生质体单核体在菌落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但这些菌落形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没有相关性;培养基、pH值、温度等因素对交配型的比例没有影响;两单核体之间发生亲和性反应的形态特征有多种形式,这些形态特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亦没有直接的联系。 (2)统计显示,交配型偏分离的双核菌丝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后,其两个成员核的日再生率和再生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二者的这种再生能力的差异是造成交配型偏分离的直接原因。 (3)多种组合的异核体的遗传分析表明,B因子明显地影响双核菌丝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后两种单核体的比例,而A因子则对这一比例则无明显影响,也即是说不对称核比例的出现与B因子有关,B因子的差异对自双核体中分离出的两个核的存活力有不同的影响,可以根据这种功能将B因子的特异性排成一个不同等级的序列。携带有较大特异性的B因子的核,经过原生质体单核化之后,将以较大的比例出现,无论是在A≠B≠异核体中,还是在A=B≠异核体中,情况都是如此,而在后者中B因子的这种功能更为突出。与可视作导致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偏分离直接原因的再生能力差异相比,B因子的这种功能具有更深的遗传基础的性质。供试的B1至B4等4个B因子对自异核体中分离的核的存活力的影响力呈B1>B3>B4>B2的趋势。 (4)双-单杂交子代的遗传分析表明,双-单杂交所形成的由受体细胞质和受体、供体细胞核组成的同质异核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裂解后,毫无例外地都是与受体交配型相同的核居多,说明受体细胞质环境对双-单杂交所得异核体裂解后的核的存活和数量多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双-单杂交中,作为供体的两个核与单核受体均可亲和,同一种双核菌丝体与不同单核体杂交时,迁移的可能为同一种核,也可能为两个不同的核,但实际上只有亲和力强的那个核优先迁移到受体中,形成新的异核体,也即是说存在先导核,先导核与B因子的亲和特异性有关,特异性越高,先导核迁移速度越快。 (5)亲本-重组型正反交子代的遗传分析表明,偏分离双核菌丝体的F1代担孢子的核型主要取决于双核亲本的组成。无论是AxBx+AyBy双核菌丝体,还是由重组型担孢子配制而成的AxBy+AyBx双核菌丝体,所产生的F1代担孢子中亲本型和重组型两类担孢子均不呈预期的1:1之比,而且正如双核菌丝体交配型为AxBx+AyBy时,是与其交配型相同的AxBx和AyBy这类亲本型担孢子数量居多一样,当双核菌丝体的交配型为AxBy+AyBx时,亦是AxBy和AyBx这类亲本型居多,这说明与在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偏分离中B因子起决定性作用不同,在孢子单核体偏分离中,A、B因子起着某种协同作用。 3、AFLP标记在不同交配型基因池中的分离 利用8对引物组合对AFLP标记在两香菇品种间(IB01×IB15)杂交F1代中的多态性及分离方式所作的分析表明,AFLP标记在2个亲本和其F1代4种交配型基因池间的多态性较高,平均达29.19%。AFLP标记在亲子代的分离方式有孟德尔分离、偏孟德尔分离及异常分离3种方式。3种标记分离出现的数量与平均频率分别为566、27.13%,271与12.99%,49与2.31%,其中孟德尔分离占总数的53.99%。偏孟德尔分离及和异常分离的AFLP标记占总数的15.3%。含交配型B因子不同的F1代基因池间,多态性带来自亲本的比例亦不同,特有带的有无、数量也不相同;说明含B因子不同的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的“活跃程度”不同,发生结构重排、缺失、插入和突变的机率存在差异,导致与交配型因子连锁标记的偏分离,这就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细胞学试验所得结论:香菇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现象的遗传基础是交配型基因本身或者某些与其连锁的未知的调节因子,而非人为及环境因素造成。
其他文献
该文研究了Inmarsat M,Mini_M(M2),Multi_Media Mini-M(M4?,C2,C3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同时研究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本质内容,该文以Inmarsat五大系统的实现为目的的同时来研
该论文结合国家863计划项目资助的脱手写汉字数据库的建立及高精度识别算法的研究,较详细地论述了脱机手写汉字数据库的研制及其大规模、广泛性、信息齐全的特点.论文提出了
学位
对复杂的电信网络进行标准化的综合管理,是电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TMN(即电信管理网)已逐渐成为新型网络结构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该文阐述了一个SDH网管系统的TMN接
矢量量化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在图像压缩各类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论文是邮电部科技项目"彩电图象的神经网络矢量量化压缩编码研究"的一部分.主要任务是研究DSP在
在新技术、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未来的通信技术朝着上下行传输速率更快,网络安全性更高、更加智能、灵活,以及更好的信号质量和服务质量来发展。同时,由于网络整体水
该文在对话处理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分层的方法总结了对话的基本模型,明确了对话处理的对象和基本方法,并进而讨论了对话处理中的优先权、语义预测、用户模型
该文阐述了这两种简化算法的基本原理,对应用公式进行了推导,讨论了简化方法的误码性能和平均译码运算量.SST译码算法的处理过程主要分为三步:(一)先将接收的信号转换成不含
在LTE-A系统中,为了解决边缘用户吞吐量低的问题,采用了在小区中设置中继的方法。然而加入了中继以后,系统的调度问题更加复杂,不仅要考虑用户间的资源分配,还要考虑中继与用户间
由于异步转移模式(ATM)技术在支持多媒体业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因而被认为是未来通信主干网的关键技术.无线ATM是在标准ATM协议栈中增加支持无线和移动应用的无线物理层、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