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tIDH1抑制剂及PROTACs靶向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初步活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DH1是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家族中的一个亚型。它在三羧酸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参与催化异柠檬酸转化为α-酮戊二酸(α-KG)的反应。然而,当IDH1发生突变后,则不能发挥此种催化作用,但能够将α-KG还原为2-羟基戊二酸(2-HG),而2-HG在细胞中的积累会抑制细胞分化并最终促使正常细胞向肿瘤化方向发展。mutIDH1致癌机制的发现,引起众多靶向药物研究者的注意。第一个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的高效IDH1抑制剂为Agios公司研发AGI-5198,但由于该化合物代谢稳定性较差,故未能进一步应用到临床治疗中。随后该公司以AGI-5198的化学结构为基础推出了Ivosidenib(AG-120),于2018年7月被FDA批准上市。伴随着不同mutIDH1抑制剂的持续研发,它们在临床研究中的缺陷和不足也逐步显现出来,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耐药现象和脱靶效应对患者的影响。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s)是一种双功能小分子。由靶蛋白配体(target protein ligands),E3泛素连接酶的配体(E3 ligand)以及连接体(linker)三部分组成。在人体中发挥作用时,PROTACs会与靶蛋白及E3泛素连接酶形成三元复合物(target proteins-PROTACs-E3),而后诱导靶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降解。目前PROTACs的研究涉及的靶点包括性激素受体(AR, ER)、Tau蛋白以及癌细胞相关激酶类等等,涉及到的疾病类型包括癌症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等。目前已有两个口服PROTACs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和乳腺癌。虽然PROTACs主流研究所针对的靶蛋白还未涉及到mutIDH系列,但是mutIDH1靶向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取得的大量阶段性成果已经满足了PROTACs引入的需要。特异性强,靶向性好的mutIDH1小分子抑制剂层出不穷,也为该领域PROTACs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鉴于上述原因,为提高mutIDH1靶向药物的特异性和效果,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本文提出两种解决方案:1.继续挖掘新型mutIDH1靶向抑制剂。有研究者通过虚拟筛选技术发现,Clomifene对IDH1-R132H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剂量依赖的方式选择性抑制突变酶的活性,从而减少2-羟基戊二酸在细胞内的积累,降低了正常细胞肿瘤化的几率。研究结果表明Clomifene有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mutIDH1抑制剂的临床潜力。本文将通过骨架跃迁等方式改造Clomifene的结构,引入不同活性基团阻断目标化合物对性激素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对mutIDH1的抑制活性2.将PROTACs的新型治疗策略引入到mutIDH1靶向药物的研发中。PROTACs可以靶向降解目标蛋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分子抑制剂在应用中出现的耐药与脱靶现象,为mutIDH1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基于以上两个解决方案,本次课题研究的工作如下:
  本文以先导化合物Clomifene(IC50=50μM)为结构基础,通过分析该化合物与AGI-5198,AG-120等高效抑制剂的化学结构,应用电子等排体、骨架跃迁等有效实际的化学手段,设计、合成了4类共43个Clomifene衍生化合物及中间体。以IDH1-R132H为靶蛋白,对这些化合物的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筛选结果表明,40%(17种)的目标化合物表现出的抑制活性较Clomifene高,化合物8抑制活性最为突出,在初步筛选中表现出的抑制能力约为阳性对照物Clomifene的3倍。以上初步筛选结果表明Clomifene衍生化合物在mutIDH1抑制剂的研发方面有较大的临床潜力,但也存在着衍生化合物整体抑制活性与AG-120等高效抑制剂抑制能力差距较大的问题,对于目标化合物8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来提升抑制能力。在PROTACs部分,通过对已知小分子抑制剂以及E3泛素连接酶配体的仔细筛选,最终确定以AGI-5198及上市药物AG-120的中间体及衍生化合物作为靶蛋白mutIDH1的配体,以pomalidomide(泊马度胺)作为CRBNE3泛素连接酶配体,通过药物化学手段设计,合成了4种不同链长及组成结构(烷基链或PEGs链)的PROTACs小分子,并初步建立了由pomalidomide与不同linker组成的二元复合物化学工具箱。该工具箱的建立可以为之后PROTACs的化学合成提供便利。对以上部分配体及PROTACs分子进行活性筛选后发现靶蛋白配体1(48)与IP-01(66)(IC50分别为28.99±0.1μM与34.47±0.1μM)虽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但与设计初衷的纳摩尔级抑制能力仍有差距。。
  以上抑制剂部分研究内容为接下来Clomifene衍生化合物在mutIDH1抑制剂方面的持续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该系列新型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了结构优化依据。PROTACs部分的研究内容则为接下来已合成的PROTACs分子以及靶蛋白配体的结构改造提供了优化依据;为不同PROTACs分子的设计及合成提供了便利;为体外靶蛋白亲和力实验以及体内靶蛋白降解实验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本文认为PROTACs药物的研发应该与小分子抑制剂应相辅相成,并与时俱进,最终为mutIDH1相关肿瘤患者提供更完善的药物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观察研究皂荚植株花的性别与果实类型、花的开放与传粉、花的受精与败育等特性,测定荚果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以期了解皂荚的有性生殖特性,为揭示不育果实猪牙皂的形成机制,提高猪牙皂药材产量与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道地产区大田种植的植株作为研究对象,定点观察猪牙皂植株与皂荚实生植株的生殖生物学特性,肉眼观察花的开放与持续时间,显微观察花粉粒活性、柱头可授性、胚珠结构及发育过程,UPL
携带荧光或者发光基因的甲型流感报告病毒对研究甲型流感病毒的体内或体外致病机制、抗病毒药物靶点及作用机制筛选、中和抗体检验、动物活体成像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据调查发现,大多数文章中显示:基于流感病毒H1N1亚型病毒A/Puerto Rico/8/1934(PR8)或A/WSN/1933改造而来的荧光素酶报告病毒已经被广泛应用,但目前我们尚未发现H3N2亚型荧光素酶报告病毒的相关报道。由于每年的“流感
目的: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L.)Moench)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传统民间草药,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抗炎、提高免疫活性等方面疗效显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导致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对紫锥菊提取物的抗病毒研究,筛选出了对RSV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单体化合物菊苣酸(cichoric acid)(已
夏枯草作为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药物,具有清肝祛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中医临床可用于治疗乳痈、乳癖、乳房胀痛、目赤肿痛、眼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等诸多病症。夏枯草颗粒和夏枯草膏作为单方药物,具有与夏枯草相近的功效,因其携带方便且易于服用,故常被用来代替夏枯草使用。夏枯草及其单方颗粒剂和膏剂的质量标准,均存在测定指标单一、测量专属性不强等问题,难以全面评价药材与制剂的质量。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一
目的:以研发治疗帕金森病药物为研究对象,研制新药左旋多巴-普拉克索肠溶缓释片,将左旋多巴与普拉克索配伍,以求发挥两种药物的联合作用及各自的优势,更好地治疗帕金森病,改善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及转换性。并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进行研究考察,以为新药研发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在单因素实验考察的基础上,以基质材料的类型和数量,填充剂,润滑剂和润湿剂的类型为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研
目的:在建立系统检测化学成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寄生试验,探讨了寄生后南方菟丝子与丹参植株化学成分的变化,旨在探讨南方菟丝子与丹参植株之间的物质交流及寄生后丹参植株体内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有效控制菟丝子药材质量、探讨次生代谢生物防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在系统总结菟丝子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建立菟丝子化学成分分析的HPLC-PDA和HPLC-ESI-MS/MS方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菟丝子样品提取条件
目的:酚酸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药材的活性成分,但其在药材中往往含量少,结构相似,分离制备困难。本文以金银花、苍耳子、滇丹参及紫锥菊四种中药材为例,开展了对不同类型的酚酸化合物的pH区带逆流色谱(pH-zone-refining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pH-ZRCCC)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分离规律研究。旨在探究和总结利用pH区带逆流色谱分离制备中药酚酸类化合物的共性方
本论文共分为二部分。
  第一章对从恩施采集的五味子芽中分离的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SB-4-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第二章对2015-2020年间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五味子属(Schisandra)植物约30种,主产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我国约19种,南北各地均有。本实验对产于恩施的五味子的芽部位分离的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SB-4-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大米发酵培养,乙醇提取,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
目的: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 ANG)是较早发现的具有很强促进血管生成活性的促血管生长因子之一,参与调节新血管生成和维持血管稳定,并且ANG是其他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等重要促血管生长因子发挥促进血管生长作用的必需和准许因子。ANG也存在于多种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可能参与人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再者,2016年新发现ANG在血液干细胞、皮肤干细胞以及肿瘤干细胞中扮演干细胞调节者的角色,ANG还具有不同细
目的:代谢综合征已被证实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有关,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致死、致残的高危因素。但由于目前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对该疾病的研究仍充满挑战。连曲轻身消渴片(连曲)也称代综方,是“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研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中的腹部肥胖和糖脂代谢异常。目前其调控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还未可知,因此我们拟采用动物实验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方法,验证连曲的治疗代谢综合征作用,并从多成分、多靶点的角度,寻找连曲轻身消渴片发挥代谢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作用途径,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