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列女传》中女性形象及其材料研究——基于“互文性”理论视野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ruby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向《列女传》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不但离不开对西汉婚姻观、妇女观的考察和分析,而且考察女性形象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也都非常重要。“互文性”理论的核心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前文本进行选择,进而把选择的内容与作者的思想纳入到新产生的文本当中,这样的创作过程就产生互文性,这也是新作品产生的一种方式。刘向《列女传》中的材料虽是采自前朝前代的各种典籍,但在这个过程中,刘向是有所加工和改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引用,所以《列女传》是在前文本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材料的改造和扭曲,再拼合融入作者的思想创作而出的新文本。因此,本文将借助“互文性”理论对《列女传》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材料进行研究,并且笔者认为使用互文性理论来研究《列女传》,不仅可以揭示出刘向写作活动内部多元文化、多元话语相互交织的事实,而且也呈现出其丰富而又复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本文分五个部分,现将其主要观点分节简述如下: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概述了《列女传》的研究现状,简单介绍了“互文性”理论的发展史及其定义,最后概述了中国古典文学对“互文性”理论的运用。  第二部分是写刘向的生平和《列女传》的成书背景。研究《列女传》的编撰背景和原因时必须同刘向的遭遇及其生平联系起来,以此通过文献考证,来分析刘向生平和《列女传》的成书背景。  第三部分是写《列女传》中故事材料来源和文本中故事之间的对比。刘向《列女传》的材料来源广泛,不仅有采自典籍中的史料,还有传说和异文,刘向通过编撰这些材料,对人物故事进行加工和改编,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互文性”人物群体,通过比较、分析人物形象的不同和创新,以此说明《列女传》新的艺术特色。  第四部分主要写刘向和作品本身的互文,这部分不涉及文本的内容,而是文本的编撰和文学传统的互文。刘向在文本编撰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这就在显性劝谏的同时体现出了刘向隐含作者的身份,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故事和语言来说明这些纪实和寓意之间的联系与原因。  第五部分是《列女传》的“互文性”创作特征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列女传》中的礼制思想、传记特征对后世作品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样一来,作品与作品之间就有了“互文性”特征。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针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进行阐述,其次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在其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
利用基于多回路法的凸极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暂态过程仿真程序,讨论了定子支路电阻和阻尼支路电阻对故障暂态过程及稳态的影响,分析了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时定子绕组故
1988年纳吉布·马哈福兹(Naguib Mahfouz)被瑞典科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阿拉伯语作家。纵观马哈福兹的整个创作,可以看到马哈福兹最重要的几部作品,也是他
如果你的微信公众号有1万粉丝,那你觉得这值多少钱?对于毫无商业头脑的人来说可能一文不值,但对于互联网营销大牛来说,也许1万元,也许10万元也不止。前不久,在第三届“创青春
反时限电流保护存在的时间-电流非线性关系和小输入电流时动作时间较长的缺陷,导致其整定复杂,可能影响到保护动作的速动性,也不便于和其他保护配合.文中提出一种新型的时间-
“词语是会行走的,每个词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历史和层次。”语言地理学的词汇研究,甑选少量词汇,实地调查记录发音,绘制地图,将词与所指对象联系起来,研究词中所折射出来的物质文化现
述结式历来是汉语中比较受关注的语法问题,在汉语语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内部语义也涉及多种语义范畴,本文主要对动词作述语与补语、语义上补语表示“结果”义的V1V2类述结式的内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信息分析已经逐渐走向新的高度,尤其是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可以充分弥补传统技术上的不足。基于大数据分析,构建网络攻击检测平台已经成为了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对象,对该方面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笔者从大数据分析出发,探究大数据在网络攻击检测平台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并对网络攻击平台进行架构,阐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技术的原理,推动大数据分析在网络安全信息中的发展与应用。
我国有7000年的漆文化历史,经过千年的漆工艺发展,当代漆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新兴艺术门类画种,通过漆画材料的材质美和工艺美表现出立意新颖的优秀漆画作品,通过对这一课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