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人际传播本质的悖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关于网络人际传播的研究也进入了传播理论研究的视野。认识一个事物首先需要对其本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关于网络人际传播本质的探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人际传播真正实现了人际性的回归,除去外在的物理、社会因素,人们能够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另一方面认为网络人际传播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网络的特性以及人们的种种传播心理使传播行为流于形式,真正意义上的传播成为交流的神话。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各执一端势必会给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的研究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对网络人际传播的本质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对网络人际传播研究显得格外的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网络人际传播本质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演绎,透视网络人际传播本质认识中的悖论现象,在此基础上对悖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传播主体、传播方式和传播环境等方面深刻的剖析了悖论产生的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方面,网络人际传播是对人际性回归的不懈努力,人际性回归是长期以来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状态,从本质上来说它更是一种人性的回归,既然是人性的回归,网络突破了人际传播中的时空障碍,只是对人际性回归实现的外在努力,因此只能无限的接近,却不能完全到达,它是一个不断接近的漫长过程。另一方面,网络又是一个巨型的化装舞会,在这里人们隐去了真实的身份特征,以匿名或化名的方式进行交往,怀疑和不信任感普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交流成为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话。罗斯扎克曾描绘过以下现象:“人们不止一次的把幸福、希望和对尽善尽美的想象寄托在偶尔出现的新鲜玩意之上,……每一次发明……成为流行一时的进步象征。”信息交流和情感满足是人类永恒的传播梦想,网络的出现,再一次激发了这种热望,网络中人们能够敞开心扉,坦白、平等地交流。虽然网络的虚拟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真正精神交流的实现,但是,就人类发明网络的目的而言,网络人际传播的发展方向不会走向虚假的一面,而是无限的接近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交流。总之,网络人际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充满着真实和虚假,是尼葛洛庞蒂所说的“第三处”的传播,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第三处的传播终将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人际传播是个悖论,既然不可避免,就要智慧的面对,不要将其神圣化或妖魔化,“存在即合理”。我们不能轻易得出结论,留给时间是最好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网络人际传播,在悖论中数字化生存。 文章共分为四部分,正文约 31000 字。
其他文献
考虑到目前宽带硬质半导体薄膜材料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的CVD方法进行改造,以新型的DBD为离子源成功构建出运行稳定的DBD-CVD系统,沉积出宽带硬质DLC薄膜;采用热丝与电容
杨沫的《青春之歌》是20世纪中国50年代的一部“红色”经典,陈染的《私人生活》是90年代的一部“个人化写作”的范本。这两部小说的写作、出版相距近半个世纪,但都以女性知识
纳米给药是药剂学领域研究颇多的1种新型药物递送体系,具有超微体积及特殊结构,在控释、缓释、靶向给药以及黏膜、局部给药中,可提高难溶性药物与多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装饰音是音乐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处理并演奏好装饰音是表现好钢琴作品的基础条件之一。但是,不同时期的作曲家和同一时期的不同作曲家在装饰音演绎和标记方面都有着或
“媒介批评”是一个舶来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批评”在我国大陆开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进入新世纪,自从有关“媒介批评”的专著出版后,相关研究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
小说《红字》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 Hester Prynne颇具魅力的女性形象。本文从 ( 1 ) AnAttaction,An Adultery( 2 ) An Angel( 3) Able,Affection,Admirable三方面分析 ,挖
目的了解含三七制剂的剂型分布及其入药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61个含三七的中成药制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典收载的59个含三七提取工艺的中成药中,
本文运用哲学的思维方法针对声乐艺术这个纵横交错的大系统中最根本的两点“声”与“情”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剖析了“声”与“情”中所包含的各个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声
近年来,纳税筹划活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但很多人只认为纳税筹划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自身收益,而没有考虑纳税筹划的风险。纳税筹划在给企业带来税收利益的同时,
本文在梳理了学习型组织与团队理论的基础上,对教师团队进行了系统分析,具体论述了应该如何开展教师团队学习,并通过典型案例,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 一、对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