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民长期贷款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生产的长期资金短缺导致了农业生产的资金链中断,一般的农户只能维持传统的简单再生产,农业集约经营水平低。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提出通过构建农地金融制度以促进农业信贷资金投入,推动中国农业发展。但我国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构建农地金融运行机制方面,应考虑区域差异化的因素。本文以国内的研究为基础,以农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差异化的互动理论为框架,分析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功的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经验,探索构建差异化视角下农地金融运行机制,其中包括组织体系构建、产品体系设计、定价模型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农村经济和金融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无论是从农村经济还是从农村金融来看,东部地区发展速度都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故而农地金融运行机制不存在“通用模式”,不同地区的运行模式各有特色,关键在于能否符合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我国差异化视角下农地金融运行机制的基本设想:在农地金融机构架构中,东部地区选择在政府的扶持下引入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以土地银行为主的农地金融组织架构;中部地区考虑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农地金融组织架构;西部地区则选择供给引导农地金融组织架构,如采用农发行和信用社一体的形式构建农地金融机构结构。在农地金融产品中,各地区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政策倾向度来选择合适的农地金融发展模式产品,东部适宜采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支持债券、土地项目融资支持债券、土地信托等农地金融产品;中西部地区宜采用农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化、土地收益为基础的社保基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农地金融产品。本文从分析土地所有权定价理论出发,结合土地金融产品的特殊,采用二项式法分析了农地资产债券定价;根据泊松分布研究了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定价;同时引入B-S模型得出嵌入式期权的土地信托收益凭证的定价公式。针对不同的农地金融模式,应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政府支持、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对农地金融进行深化改革。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贡献在于理论研究的针对性、运行机制视角的全面性、定价研究的新颖性上。(1)在定价研究上,本文考虑到农地金融产品的特殊性,对农地潜在的抵押贷款能力做了实证分析,研究了土地资产债券定价模型,并创新性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进行定价分析。(2)在农地金融运行机制分析中,从组织机构构架、产品体系、定价研究等区域化视角分析了我国农地金融运行机制,克服了过去单一视角研究的局限性。(3)理论研究上,将金融学、土地经济学等应用于构建农地金融运行机制中,为区域化农地金融运行机制的构建提供了总的框架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