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微结构因素在纳米晶Al-Zr合金强化中的作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root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晶金属优异性能展示出的广阔前景使得其强化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热点。相比与纳米晶纯金属,合金元素在晶界的偏聚使纳米晶合金具有了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其强化机制也更为复杂,不但有细晶强化、固溶强化作用的影响,还包括了晶界性质和宽度改变的作用。尽管理论研究可以对各微结构因素的作用进行分别处理,但从实验上的揭示并进行对比是极为困难的,因为各微结构因素均随合金含量的变化同时发生改变,它们的强化作用也相互交织而难以区分。尽管许多研究进行了努力,但事实上并没有真正从实验上区分出各微结构因素独立的作用,正是这一实验研究上的困难,迟滞了对纳米晶合金强化机制研究的深入。本论文选择Al-Zr纳米晶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溶质含量非晶层分隔低溶质含量晶体层的二维结构多层膜实验模拟方法,对晶粒尺寸、晶内溶质含量以及晶界的成分和宽度四个主要的微结构因素加以“孤立”,通过单个因素的改变,揭示了它们各自在纳米晶合金强化中的作用、相对权重和变化规律;进而结合与三维结构纳米晶薄膜的对比,建立一个将现有强化理论和计算公式用于纳米晶合金薄膜的“桥梁”,获得基于各微结构因素作用规律的纳米晶合金薄膜强化机制和强度增量计算公式。论文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在Al-Zr合金薄膜中,溅射粒子原子尺度的混合和薄膜生长的高非平衡性,使薄膜在Zr含量低于12.3 at.%时形成超过饱和固溶体的纳米晶,硬度相应迅速提高。随Zr含量的增加,薄膜中产生多种极细密的Al-Zr金属间化合物,高分散化合物和Al固溶体的混合使薄膜逐渐呈现非晶结构,而化合物数量的增加支持了薄膜硬度的持续上升,并在含33.3 at.%Zr达到9.8 GPa最高值。2.二维结构的多层膜实现了对晶粒尺寸、晶内溶质含量以及晶界的成分和宽度四个主要的微结构因素“孤立”和独立改变,研究结果表明:(1)在晶粒尺寸方面,纳米晶Al-Zr合金与纳米晶纯Al一样,存在硬度随晶粒尺寸减小偏离Hall-Petch关系和反Hall-Petch现象,它们偏离和出现反Hall-Petch关系的临界值同样与纳米晶纯金属相当,分别为40 nm和10 nm。(2)在晶内溶质含量方面,Al-Zr合金薄膜中的固溶强化作用在尺寸为30 nm晶粒中依然存在,其所造成的硬度增量与基于粗晶材料位错运动的Fleischer模型计算得到的增量相当。(3)在晶界方面,晶界合金元素增加造成的薄膜硬度上升与其合金元素增加后的晶界本身硬度的提高有关,而晶界宽度增加所造成的硬度增量则与高硬度的晶界区在薄膜中所占体积比的增加有关,两者带来的硬度增量都不明显,并都可由晶界区与晶粒所占体积比通过混合法则(ROM)确定。3.通过对三维结构薄膜表征获得各微结构因素随Zr含量的变化规律后,将由以上二维结构多层膜中获得的规律,结合各微结构因素的强化理论计算,得到了各微结构因素在三维结构薄膜强化中随Zr含量变化的规律和所占权重:(1)细晶强化对薄膜的硬度增量贡献最大,在Zr含量小于1.9 at.%时,其所占的权重几乎达到总增量的80%,随Zr含量的增加,其权重逐渐降低至含11.1 at.%Zr时的50%左右。(2)固溶强化造成的硬度增量呈现随薄膜Zr含量增加而逐步减缓的趋势,其在薄膜强化中所占的权重因细晶强化增量的降低而提高,从小于1.9 at.%Zr时的约10%逐步提高至含11.1 at.%Zr时的35%左右。(3)晶界成分和宽度共同作用造成的硬度增量与薄膜总Zr含量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关系,其在薄膜强化中所占的权重变化不明显,从小于1.9 at.%Zr时的约10%小幅增加至11.1 at.%Zr时的15%左右。4.综合各微结构因素的作用得到的硬度增量和实测的薄膜硬度增量随Zr含量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它们硬度增量的变化都存在Zr含量小于1.9 at.%时的快速上升,1.9-8.3 at.%Zr范围保持上升趋势但增幅减缓,和Zr含量高于8.3 at.%后的硬度增量下降的三个阶段。
其他文献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温室效应的加剧,CO2减排已成为全球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富氧燃烧技术作为一种旨在减少CO2排放并具有应用前景的煤粉燃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由于CO2的热物理化学效应与N2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研究CO2热物理化学效应对富氧煤粉燃烧过程的影响机理十分重要。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来有效分离CO2的热物理化学效应对富氧煤粉燃烧的影响。首先,设计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继马铃薯(S.tuberosum)之后全球第二大蔬菜作物;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最新统计,2013年全球番茄产量1.64×108吨,我国番茄产量5.05×107吨居世界首位(http://www.fao.org/corp/statistics/en/)。番茄品质倍受番茄育种家和消费者的关注,其中
作为当前世界前沿的自动变速器产品,双离合变速器(DCT)以其较高的传递效率和换挡品质而被人们接受,并引起了国内外厂商和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预充油控制和力矩脉谱自适应是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控制中的两项关键技术。在湿式双离合变速器(WDCT)中,预充油控制的目的是使液压管路充满液压油,消除离合器主从动片的间隙,并使其刚好结合,以提高WDCT接合的响应速度,过充油或充不足油都会影响其换挡品质。目前对湿式双离
为了提高船舶推进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降低噪声,应运产生了电机和螺旋桨一体的集成电机推进器(IMP)。水润滑轴承是其中连接转子和定子的枢纽,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集成电机推进器的运转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国内还没有形成成熟的集成电机推进器用水润滑轴承产品,研制高性能的集成电机推进器水润滑轴承对于集成电机推进器的推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设备用水润滑轴承新材料与结构研究”、“集成电机推进器
混流装配线帮助制造企业在装配阶段以较低生产成本混线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在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客户订单需求变化,混流装配线需要合理调整生产计划,提升生产均衡性和订单交付准时率等生产性能。针对以上需求,本文对混流装配线生产计划方式自适应方法开展系统性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柴油发动机装配线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析混流装配线的生产计划内容,归纳了生产调度优化、生产资源优化
钢板混凝土组合构件由外侧钢板包裹内部混凝土构成,通过栓钉、拉结钢筋、加劲肋等连接件来实现钢与混凝土的组合作用。因其兼具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势,近年来在桥梁、隧道、核电站、高层建筑核心筒等对抗裂、抗冲击、抗震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领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个钢板混凝土构件,定义与钢板平面平行的方向为构件的平面内方向,与钢板平面垂直的方向为平面外方向,构件上作用的剪力包括平面内剪力和平面外剪力。组合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兼具常规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汽车的优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是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能量管理策略是PHEV的核心技术之一,显著影响其燃油经济性。现有PHEV车载控制中广泛采用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其缺乏对复杂且时变的实际行驶工况的适应性,导致PHEV的节油潜力不能充分发挥。为解决现有车载能量管理策略的不足,提
ENiCrFe-9焊条因为其优异的低温性能以及与9Ni钢有良好的焊接性,目前该焊条已经广泛应用于9Ni钢的焊接,然而国内尚无成熟的ENiCrFe-9镍基合金焊条,无法满足国内LNG产业的快速发展。进口ENiCrFe-9镍基合金焊条不仅价格昂贵,焊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技术支持且供货周期完全受制于国外厂家,严重制约了我国LNG产业的发展。因此开发出性能优异的ENiCrFe-9镍基合金焊条并
国内汽车和家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优质冷轧板的需求剧增,对钢板表面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轧辊作为轧机核心部件,其性能对轧制产品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所生产的表面结构化轧辊存在使用寿命短、容易产生辊印、无法实现自由轧制以及表面内凹形表面形貌传递率低等缺点,严重影响了轧辊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以及产品附加值,研究开发新型表面结构化轧辊已经成为了行业
2007年徐祖耀院士提出了淬火-分配-回火(Q-P-T)工艺的设计思想,本课题组在该思想的指导下分别对低、中碳低合金Q-P-T马氏体钢进行了十年的系统研究,实现了通过C含量的增加同时提高Q-P-T钢的强度和塑性。能否将碳含量增加到高碳范围,实现强度和塑性的进一步提高,这是我们近几年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本文针对所设计的不同成分高碳钢在相应Q-P-T工艺下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聚焦于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