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t转炉二次燃烧氧枪技术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枪在转炉炼钢流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二次燃烧氧枪又是一种在不污染钢液前提下改善转炉冶炼工艺的技术。单流道二次燃烧氧枪可以在普通氧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设计一定结构的副孔,不但增加主孔氧枪流股进行脱碳反应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副孔射出的氧气流股与炉内的一氧化碳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进而可以减少冶炼周期、提高转炉废钢比等。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已对转炉二次燃烧氧枪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多数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国外有少数企业已经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但目前国内还未曾见该技术在大生产中规模化使用。对此,有必要对二次燃烧氧枪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该技术在国内实现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本课题结合国内某钢厂180吨顶底复吹炼钢转炉,利用GAMBIT建立数学模型,使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普通氧枪与单流道二次氧枪的射流行为特性。重点分析副孔倾角、副孔孔径、副孔数目以及操作压力等因素对二次燃烧区域、射流中心线速度等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工业生产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二次燃烧氧枪与普通氧枪的冶金效果(吹炼时间、枪位控制、煤气回收枪龄及废钢比情况)。研究结果如下。(1)喷孔倾角越小,轴线上射流流速增加的越快但当倾角太小的时候,刚射流不久时就会聚合为单股射流,而倾角过大副氧孔射流的氧气又会侵蚀炉衬,总的来说,随着喷孔倾角增加,射流融合距离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副孔孔径越大,轴线上射流流速增加的越快但当副孔孔径过大的时候,会增大主副氧孔的压力比,减少主氧孔的脱碳能力,副孔孔径过大导致主孔流股汇聚加快,总的来说,随着副氧孔孔径的增加,射流融合距离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随着副孔个数的增多,副孔射流流股在同一截面上的面积越大,与一氧化碳反应的机会也就越大。有利二次燃烧反应的发生,随着副孔数目变多,主要流股与副氧流股和各副氧流股之间的卷吸加剧,导致副氧流股提早汇入主流股之间,二次燃烧区域减小。(4)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加,副氧流股的流速得以增加,与主氧流股聚并时对主氧流股的影响变大,所用轴线距离发生聚并的距离相应缩短,此外,在主副流股汇聚前的氧气流速加快,有利于二次燃烧反应的进行。(5)二次燃烧氧枪比普通氧枪在供氧时间上平均上缩短了 38秒;池温度平均提升为21.2℃,相应的可以提高废钢比1.2%;在吹炼时二次燃烧氧枪的变化频率较低,有利于操作,且吹炼后期吊枪高度较普通氧枪低0.5~1 m,相应也减少了冶炼周期。
其他文献
铌和稀土是现代工业及尖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金属材料,主要从含铌和稀土矿中提取。我国铌与稀土资源储量巨大,但是由于矿相种类多,嵌布粒度细、品味低等特点,导致铌与稀土选冶难度极大,大部分铌和稀土资源仍停留在尾矿中。CaO-SiO2-La2O3-Nb2O5渣系是目前有关铌和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工艺中涉及的基础渣系。但相关渣系的相平衡关系等热力学数据十分匮乏,导致相关冶炼和熔分工艺的研究没有热力学数据
稀土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根据发光机制,稀土发光材料分为上转发光和下转换发光。在上转换材料的研究中,由于NaYF4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声子能低、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因此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基质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在下转换稀土材料的研究中,Eu3+是一种应用最多的发光离子。在目前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中,大部分是关于合成单一的稀土上转换或者下转换发光材料的报道,将二者相结合制备双模式发光纳米材料的研究较
随着智能电网的高速发展,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利用机器人进行线路巡检也逐渐成为机器人应用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巡检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既要跨越障碍,又受风载荷和导线振动对其的影响,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特性、影响对机器人的构型转换、障碍跨越、位姿调控和稳定性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机器人构态失稳和越障失败等问题,无法满足输电线路巡检任务需求。因此,本文以新设计的输电线路巡检机器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全球极端气候频现,高温胁迫已成为水稻生产过程中最主要逆境胁迫之一。目前,在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农民普遍有一季稻直播习惯,而直播后的种子常常受到高温热害的影响,严重影响水稻种子的萌发。甜菜碱是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可以有效提高植物对各种环境胁迫的耐受能力。因此,本试验以‘湘早籼45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外源甜菜碱浸种处理,探究其在不同温度下对水稻种子萌发特性
α-二芳基甲基磷氧化合物的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磷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农业化学以及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另外,邻亚甲基苯醌作为有机化学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活泼中间体,也在有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有机合成化学中,采用邻亚甲基苯醌中间体发生分子间或分子内的共轭加成、杂Diels-Alder反应以及电环化反应等可以方便的构建多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同时,P-Mich
基于圆膜的微纳质量传感器,作为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应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包括生物、化学和医学。微纳质量传感器在其共振频率下工作,并且可以通过频率的变化测量附着质量的大小和位置。这种测量机理依赖于所使用传感器的品质因子。在传感器的制造过程中,预应力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并且对传感器的品质因子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在真空环境下,预应力的增加会极大地提高传感器的品质因子。然而,大量的应用要求传感器在流体
黑体空腔传感器在钢水连续测温中是一次性的消耗元件,因此黑体空腔传感器的寿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钢水连续测温装置的使用成本。黑体空腔管是黑体空腔传感器的导热管,由一次成型工艺加工而成。但是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包裹金属陶瓷粉末的胶套老化,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加工成的生料的外表形状偏离正常值。形状不均的生料黑体空腔管不仅在加工成为熟料的过程中容易碎裂,即使没有碎裂且被安装到传感器中,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也会
光催化技术在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有着很大的研究前景及应用价值。硫化镉(CdS)作为一种半导体光催化剂,由于其合适的带隙(2.4 eV)和高的光催化活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其容易发生光腐蚀和光生电子-空穴复合效率高的缺点阻碍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开展了提升CdS光催化性质的研究。并且通过XRD、SEM、TEM、XPS、BET、Tafel等表征手段和光催化性能测试研究了催化剂的晶
栀子花为茜草科栀子属香花植物,又名栀子。栀子种类品种按其经济价值有食用、药用、日用化工、观赏之分,观赏栀子在应用中能否有理想的美化香化的景观效果与其科学的配植方式与养护措施密切相关。而不同配植方式的光环境差异明显,以致影响其在园林中的合理应用与科学养护,所以研究观赏栀子对不同配置方式的生理响应机制很有必要。本研究选择大花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grandiflora
人体行为识别是动力型外骨骼机器人系统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行为识别对人机交互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围绕人体下肢行为识别的目的展开,提出了一种融合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与多通道轨迹(加速度)传感器信号的人体下肢行为识别系统方案,同时基于嵌入式技术,设计并建立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便携式人体行为识别系统。基于本系统,通过对2通道表面肌电信号以及3通道加速度信号同步采集与处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