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最理想的破坏形式为“强柱弱梁”。当前结构设计领域大多依据这一期望破坏形式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可是,大量的结构破坏试验与已发生的地震破坏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大部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在遭受复杂地震作用力后发生破坏的机制并非预期的“强柱弱梁”屈服模式。究其原因,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普遍忽略了现浇楼板对框架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现浇楼板与框架梁、柱之间往往浇筑在一起,虽然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但是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容易被忽略;而结构设计人员一般假定现浇楼板是刚性构件,简单的采用刚度增大系数来考虑楼板的贡献,而忽略了问题的核心。采用此种处理方式容易使结构产生以柱铰为主的屈服耗能机制,带来巨大人身安全和经济财产损失,完全不符合实际预期,所以关于现浇楼板如何影响框架“强柱弱梁”屈服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本文深入分析了现浇楼板对框架结构破坏形式的影响规律。重点包含以下几部分:1、对考虑现浇楼板影响的框架节点试验和理论分析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初步探寻现浇楼板在改变框架结构屈服机制的过程中核心的作用。2、首先建立纯框架、带楼板框架两种结构模型,按照规范规定进行结构内力和配筋的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运用SAP2000建立精确的有限元模型,采用Push-over分析模式分别对两种结构模型做静力推覆分析,以探究两种模型破坏形式的差别;接下来,改变加载方法和分析工况,深入研究楼板如何影响框架的屈服机制。3、建立不同“有效翼缘宽度”空间框架对比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以确定现浇楼板对框架结构破坏形式的影响评估标准,提出合理的“有效翼缘宽度”取值建议。4、在理论推导和有限元模拟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分析时,应综合考虑楼板钢筋等多种复杂因素对破坏形式的影响,通过符合实际的“有效翼缘宽度”计算公式取值,以实现抗震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设计准则,为改进现行结构抗震计算方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