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生长性状及在苏北平原林农间作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间作地的土壤条件、间作系统组分的基本生长情况做了调查,通过对引进的不同新品种泡桐的生长性状的研究,检验桐农间作体系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积极选育优良品种,科学地对泡桐进行抚育管理,使桐农间作和杨农间作两种人工生态系统经营方式相配合,形成一种特殊的桐-杨-农间作模式,增加苏北平原地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对照地相比,间作地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比较高,容重居中,略高于苗圃地,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高于纯农地;总体水平上来看,随着土层加深,pH值、容重增大,含水量、有机质等肥力因子含量降低;随土层加深,间作地土壤性状变化趋势与苗圃地较为接近。(2)间作地土壤中的全氮、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含量较高,基本能满足林木生长的需要,但随着农作物播种、生长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后期应适当追加磷肥保证林木生长,满足根系对深层次土壤养分的需求;在降水比较充沛的时期应注意间作地排水,避免积水带来的林木烂根的可能。(3)林木叶片中营养元素N、P的含量与土壤中的N、P含量存在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在间作地和苗圃地中,有效磷含量分别占全磷含量的8.16%、8.89%,说明全磷很好地转化为有效磷,但同时也存在更大的磷肥利用空间;随着林木和农作物的生长,改善土壤条件,更多地使土壤中全氮转化为水解氮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需要加强桐杨农间作地后期的管理。在实际生产实践中,间作地管理应结合苗圃地、纯农地管理的方法和优势,在改善土壤条件的同时更好地促进间作地林木和农作物的生长。(4)间作系统中泡桐和杨树的生长存在一定的一致性,苗圃地中不同品种泡桐的生长状况亦如此;生长因子与营养元素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联系比较轻微,不同的立地条件下,相关性存在差异。(5)结合不同的立地条件和不同物候期各树木生长性状差异,对树木的生长优势作聚类分析,分为几类:间作地的苏桐3号与NL-203杨为第一类,这类树种生长状况最佳;苗圃地的苏桐3号与8B为第二类,生长状况略差于第一类;毛白33、4A、26A和白花泡桐生长状况最差,分属于第三大类但其中毛白33、4A的全年生长状况比26A和白花泡桐良好。(6)从总体水平上可以看出,间作地中林木、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比纯农地中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要表现出更大的优越性,因此在苏北平原地区相类似立地条件下,推行桐杨农间作模式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老师叫你去办公室。”后面伸出一只手,猛拍在我的肩上。“啊?”我不由得发出声音。回头一看,是班长大人。这学期换了班主任,有点像吴奇隆,我们背后叫他“四爷”。刚下早自习就宣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小白菜(Brassica rapa)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为受体,模拟自然状态下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凋落叶在土壤内腐解过程中对其生长的影响。根据花
本文通过对北美乔松(Pinus strobus)具有成胚潜力差异的两细胞系(细胞系01具有成胚潜力,细胞系02不具有成胚潜力)增殖阶段胚性愈伤组织(ET)细胞形态及结构差异比较,对比分析
星座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被笃信者传播到世界各地,人们相信它可以主宰人的性格。据说十二个星座是神设计的十二种图案,神把这十二种图案都印在了人的心脏上。每一种图案携带着
为了客观的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对小气候环境的影响,体现森林改善环境的作用,增强人们保护和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本研究从2006年5月至9月,在天山生态站选取3个观测点,采
操场边上的花坛有一棵树,一棵树长成那个样子,也算是难为情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西北祁连山下的这个地方,说是“穷山恶水”一点也不过分。在我们成长的乐园能长出这样一棵
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发展牧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晋西北黄土高原丘
柳穿鱼(Linaria vulgaris L.var.sinensis Bebeaux),是一种分布地区广,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经查阅文献,未见对柳穿鱼栽培技术、生理生态、遗传特性等的研究报道。本文研
瞬间永远,未来从前,用一朵花开的时间,在日记本中涂鸦一份专属自己的时光流年。中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们埋头苦读,我们争分夺秒,但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