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配穴与局部配穴对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20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电针对于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比较远近配穴与局部配穴在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效果,为临床上针灸配穴提供临床依据;同时为针灸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提供的中央随机系统(网络版)平台进行随机,入组病例数为12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是对照组,中脘加内关组、中脘加足三里组以及中脘加上脘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止吐方案,即依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的5-HT3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5-HT3受体拮抗剂予雷莫司琼或托烷司琼。针刺组在临床常规止吐方案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电针中脘配内关、中脘配足三里以及中脘配上脘治疗,每日1次,从化疗第1天开始连续治疗4天。
  主要疗效评价指标选择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从化疗第0天评价至第21天,恶心、呕吐的分级,从化疗第0天开始至化疗第5天,以及化疗第21天;次要疗效指标选择便秘、腹泻分级,分别于化疗第0天、5天、21天进行评价。恶心呕吐分级采用国际通用的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CTCAE)量表中分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安全性评价主要记录针刺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
  结果:
  主要疗效指标结果:
  恶心发生率:在化疗第4天、第5天四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脘加足三里组优于其他各组。
  恶心分级:在化疗第4天、第5天四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脘加足三里组、中脘加内关组恶心症状轻,主要发生1级和2级恶心;中脘加上脘组和对照组恶心症状较重,除发生1级和2级恶心外,还有部分病例发生3级恶心。
  恶心发生率和恶心分级自化疗第0天连续至化疗第21天的变化趋势显示:中脘加足三里组疗效最佳。
  呕吐发生率:在化疗第4天、第5天四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脘加内关组优于其他各组。
  呕吐分级:在化疗第4天、第5天四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脘加内关组(A组)、中脘加足三里组(B组)、中脘加上脘组(C组)主要发生1级、2级呕吐,症状较轻;对照组发生1级、2级呕吐及少量的3级呕吐,症状较重。
  呕吐发生率和呕吐分级自化疗第0天连续至化疗第21天的变化趋势显示:化疗第1天(急性期)三个电针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化疗第2~5天(延迟期)中脘加内关组最优,中脘加足三里组疗效一般,中脘加上脘组、对照组疗效最差。次要疗效指标结果:
  便秘、腹泻分级:化疗第0天、第5天、第21天,便秘、腹泻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
  安全性评价:有2例出现了程度较轻的针刺不良反应。
  结论:
  远近配穴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优于局部配穴。
  中脘加足三里组对于化疗后恶心发生率及恶心分级疗效最佳。
  中脘加内关组对于化疗后呕吐发生率及呕吐分级疗效最佳。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