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造粒法制备中药微丸的适宜性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bianwo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心造粒技术是批量生产高密度、小直径微丸的理想方法,属于泛制法制备球形颗粒的工艺方法;此法制备的微丸具有真球度高,圆整度、流动性好,粒度分布集中,粒径大小易控,微丸硬度大、脆碎度小、密度大、活性成分含量均匀度高等优点;可实现在一台设备中完成起母、制丸、包衣的全过程,可分层泛制,并可实现药品的缓释、控释要求。   离心造粒技术在化学药研究和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在中药中研究应用较少,内容仅涉及某一具体中药微丸处方、工艺参数的筛选。随着中药缓、控释制剂的飞速发展,微丸无疑是缓、控释药物最佳的载体,离心造粒技术也逐渐运用于中药微丸的泛制法制备;但由于中药处方粒径分布均匀性不佳、流动性差、易粘结团聚等不良的物理特性,使得离心造粒工艺过程无法顺利进行,严重阻碍了离心造粒法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制剂原料的物理性质、设备的工艺参数决定了微丸能否成型及成型的质量,但针对中药制剂原料物理特性、工艺参数和微丸成型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还未见报道,目前对这种关联性的描述多为经验性判断,没有将三者进行数据量化表征和相关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求具有何种物理性质的制剂原料、在何种工艺条件下,能制得收率较高、质量较佳的中药微丸。建立制剂原料物理特性的表征和微丸成型质量的评价方法,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均匀设计实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对辅料微丸的工艺过程进行研究,分别优化四种辅料微丸起母及长大过程的制备工艺,初步建立了辅料物理特性、工艺参数与微丸成型质量的相关关系,限定了普遍适用的工艺参数范围,为中药微丸的制备提供指导和参考。在此基础上,选择中药处方制备中药微丸,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中药原料物理特性、工艺参数及微丸成型质量的相关关系,确定影响微丸成型质量的主要因素,限定了离心造粒法制备中药微丸的制剂原料物理特性参数及工艺参数的适宜范围:中药粉末粒径D0.5在11.45-59.83μm,粒径分布在1.51-3.83,粉末黏度在8.50-20.41kPa,含水率在8.66-13.33%,空隙率在36.56-62.41%,润湿速率在2.29-37.01°·s-1,休止角在45.3-53.7°,压缩度在37.73-55.37%,喷浆速度在5-10r·min-1,供粉速度在15-20r·min-1,主机转速为200-250r·min-1,喷气压力0.025MPa,鼓风流量选择小,温度25℃。   通过以上研究,在样本范围内,初步建立了中药原料物理特性、工艺参数及微丸成型质量的相关关系,为离心造粒的处方筛选、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为离心造粒技术在中药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对于益气散聚方的水提醇沉工艺,制剂工艺以及质量标准进行了一个系统的研究。   在提取工艺中,以黄芪甲苷转移率,干浸膏得率为指标,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加水倍数为考察对象
进入21世纪,各国青少年花在各种媒介上的时间急剧增长,甚至有超过他们在教室上课总时数的趋势。不少教育学家指出,媒介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如今媒介技术的发
崇尚读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尽管古人所处的时代、生活的道路、读书的目的都与现代人大有不同,但他们勤勉自励、刻苦攻读的勤学事迹,身处逆境而毫不气馁,历尽艰辛却
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不仅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及追求最佳传播效果和媒体竞争的需要条件。新闻媒体要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准确、及时、客观、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记忆力受损和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也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细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央视纪录频道的开播,中国纪录片频道正在酝酿着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那么在这样一个新机遇面前,中国电视纪录片专业化频道发展趋势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钞录或笔记。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在施肥上要根据其品种特性、土壤肥力高低以及栽培措施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每生产l00千克大豆籽粒需吸收氮7.0~9.5千克、磷1.3~1.9千克、钾2.5~3.7
学位
姜科Zingiberaceae豆蔻属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砂仁的主流品种。砂仁芳香化湿、行气止痛的主要药效物质为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单萜化合物。植物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至少有2条途径。一条是细胞质中的甲羟戊酸途径(mevalonate pathway, MVA途径),另一条是质体中的2-甲基赤藓糖醇-4-磷酸途径(2-C-methy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