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爪哇棒束孢的发掘与生防潜力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山林、农田自然环境中采集的虫样与土样为分离源,并以桃蚜为应用对象,筛选出一株高效昆虫病原真菌爪哇棒束孢Cordyceps javanica(Bally)Kepler,B.Shrestha&Spatafora,命名为爪哇棒束孢IJ-tg19,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编号:No.18566。通过设置不同的培养基、温度、光周期、pH条件来确定其最佳培养环境,结果表明,爪哇棒束孢IJ-tg19在SMAY和MEA培养基上产孢浓度分别为4.59×107个/mL、4.57×107个/mL,产孢数量最多,随后依次为Czperk、PSA、PDA、SDAY、SDA培养基。同时该菌在MEA培养基上14 d菌落直径最大,为43.03 mm;IJ-tg19在25~30℃时产孢最多,浓度为3.25~3.46×107个/mL;IJ-tg19在24L全光照培养下产孢最多,浓度为14.27×107个/mL;IJ-tg19的最适pH为7,在此条件下产孢量最多,浓度为4.77×107个/m ,酸性或碱性环境均会影响该菌产孢。因此,确定爪哇棒束孢IJ-tg19的实验室培养条件为:25℃、24L全光照、初始pH值为7的MEA培养基。同时根据该菌PDB液体培养生长曲线拟合方程Y=1.08519-(0.7732/(1+(X/193311)3.67186)),得知1.32~2.82 d为菌株IJ-tg19快速增长期,1.93 d时生长速率最快,最终可获得最大干重为0.773 g的菌丝。使用喷雾法对桃蚜Myzus persicae成蚜、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3龄若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3龄幼虫、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isis 2龄幼虫进行孢子悬浮液的杀虫活性测试。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浓度为1×108个/mL的爪哇棒束孢IJ-tg19对桃蚜成蚜、温室白粉虱3龄若虫、小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2.77 d、3.04 d、1.45 d,表明该菌对以上3种害虫都有很强的致病力,且对小菜蛾3龄幼虫侵染能力最强,但对白星花金龟2龄幼虫致病能力较弱。本研究发掘了新的昆虫病原真菌种质资源,明确了爪哇棒束孢IJ-tg19的培养条件及对部分害虫的致病力,证明了其作为生物防治的潜在能力。本研究是对山西本土生防资源发掘与利用的有益探索,也为潜力生防菌株的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有望成为助力有机农业实现虫害绿色防控和可持续治理的新开发资源。
其他文献
平衡阀广泛应用于液压平衡回路,已经发展为防止冲击、控制负载、锁定负载等功能为一体的控制元件,在工程机械、起重、运输、土木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液压平衡回路中控制负载的提升、定位及下降,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机的性能。故平衡阀结构与性能的改善和研究,对平衡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控制压力过高、背压与负载相关性差、出现低频振动、工作平稳性低以及系统功率损失较严重等问题是目前使用的平衡阀中普遍存在的问
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发展的越来越快速,作为环境辐射监测的关键核素之一的氚(3H,T),也会随着核电站的发展,不断地被释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释放到环境中的氚,一部分会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在土壤中经过迁移转化,直接或间接对人类造成潜在危害,为了了解核设施氚气态释放后在陆生生态环境中的行为,同时为环境中氚浓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有必要探究核电站氚气态释放后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分布特征。本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研究改良剂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有机碳组分及其官能团组成的影响,可为复垦土壤结构的合理改良及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田间试验设置在位于太原市古交的屯兰煤矿区复垦基地,室内设置培养试验作为验证试验,研究了泥炭、腐殖酸和蛭石加入复垦土壤后土壤团聚体组成和表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各种参数: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R>0.25mm)、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ercentage of Aggre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