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帚霉GR菌株高产β-1,3-葡聚糖酶诱变、酶分离与性质研究及菌株鉴定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R菌株是一株生防真菌,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对该菌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与产孢结构进行观察,结合ITS DNA序列分析,将GR菌株初步鉴定为粉红粘帚霉。GR菌株能分泌β-1,3-葡聚糖酶。用粗酶液进行抑菌试验表明,其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导致水稻纹枯病菌菌丝颜色变浅,细胞肿胀,原生质体浓缩,严重的出现菌丝断裂;使棉花黄萎病菌菌丝顶端细胞膨大呈球形,甚至破裂,原生质体外渗。用紫外线对GR菌株进行诱变,获得一株产β-1,3-葡聚糖酶活性增加的突变株GR-6,其酶活性是亲本菌株的2.8倍,且其产酶性状能稳定遗传。对突变株GR-6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与亲本菌株相比,生长速度、分生孢子产生等性状基本相似,因此GR-6是较为理想的高产β-1,3-葡聚糖酶的生防菌株。GR-6产生的β-1,3-葡聚糖酶能够用60%丙酮完全沉淀,悬浮于缓冲液中得粗酶液。粗酶液经过DE52离子交换层析,在280nm处有5个吸收峰,其中峰4具有β-1,3-葡聚糖酶活性,且含量最高;收集峰4蛋白将其再经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在280nm处有3个活性峰,其中峰4-1为具有酶活性的蛋白峰。对4-1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展现一条蛋白带,分子量为41.1kDa。GR-6产生的β-1,3-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4-5,β-1,3-葡聚糖酶活性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酶液在50℃以下温度处理30min,酶解性质稳定,但60℃处理30min后活性明显下降。酶液在pH5条件下处理2h,活性基本不变,但在pH4、pH6时活性明显降低。该葡聚糖酶对一些金属离子较敏感,如Ca2+、zn2+、Fe2+、Fe3+、Ba2+等使酶活性显著降低,而Mn2+和K+对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对GR-6菌株产β-1,3-葡聚糖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碳源为2%葡聚糖,最佳氮源为0.7%硝酸铵,培养基pH值为5,培养温度为26℃,培养时间为14d。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揭示为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实施三孔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和单孔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62例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行鼓膜置管及腺样体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间住院治疗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
摘 要:人们的电力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加大的趋势,这对对电力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用户对用电需求的有效满足,必须实现对客户需求的有效掌握,并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对低压业扩方法的有效利用。这不仅对电力企业自身长远健康发展有直接影响,同时对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当前业扩报装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低压业扩;平
本文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原药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配方试验研制开发了0.5%甲维盐微乳剂,以结球型甘蓝和水稻为供试植物,对不同表面张力的甲维盐微乳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严重危害农业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的入侵生物—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不同品级复眼的外部形态、显微结构及其明暗条件对该内
摘 要:现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手段已经逐渐实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光纤通信技术已经不能实现对时代需求愈发展的有效满足,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这对电力系统通讯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对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围绕光纤技术发展以及在电力通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力通信;光纤技术;超低损耗光纤  为了真正意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腹部轮换注射不同按压时间对ACS患者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153例,将其随机分成3组进行腹壁低分子肝素钙轮换部位注射,注射后分别进行0分钟(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北方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害虫,建国以来已经26年暴发成灾,给我国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揭示草地螟
葱地种蝇Delia antiqua(Meigen)又称“葱蝇”,是我国重要的根蛆类地下害虫,幼虫俗称“蒜蛆”,与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Yang et Zhang)幼虫相似,但虫体较大。幼虫
本文围绕集中供热管网运行优化设计展开系统而深入的探讨,以期促进其整体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