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自我建构的叙事变迁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1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在实现世界旅游强国梦想的建设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使命担当与战略意义。置身于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之中,国家旅游形象既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争夺国际旅游市场份额的最有利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建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地位则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媒介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旅游形象宣传片作为一种媒介已然成为传播国家旅游形象特色元素的重要窗口,它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充当着国家与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的融合力量。而叙事学作为研究叙述性文本的重要理论,其研究视角从以文字为媒介的文学叙事作品延伸至以图像信息为媒介的视听叙事作品;研究重点也从只关注作品内部建构转移到对作品与整个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环境的呈现与关联,这正与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宣传片所在的传播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引鉴叙事学理论来分析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宣传片是适用的,对于挖掘宣传片背后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自我建构的叙事变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Tzvetan Todorov的叙事学理论为基础,选取《中国,魅力永存》和《美丽中国》这两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宣传片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两部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宣传片中的叙事图像、叙事方式和叙事观念存在的异同以及2008年前后中国旅游业自我建构的国家旅游形象的叙事变迁进行探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两部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宣传片中的叙事图像均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历史与艺术、社会环境、一般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休闲娱乐、地方氛围、政治和经济因素等九个维度进行展现,叙事方式主要采用了叙事展示、叙事时距和叙事聚焦,并在分析宣传片叙事者对叙事观念建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两部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宣传片中叙事观念的表达途径进行比较分析;再次,从叙事者、叙事视角、叙事要素、叙事功能等角度探讨了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自我建构的叙事变迁;最后,对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自我建构的叙事变迁特征及叙事变迁原因进行剖析,并为未来建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研究提供了建议对策,有利于受众正确解读中国国家旅游形象宣传片制作背后的叙事意图。
其他文献
互联网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具有新鲜血液的新生代员工,并在长期培训实践中成为企业的主要人才支持群体,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岗位支持。尤其是在新时期信息快速传递中,新生代员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老员工更快,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较高,承接老员工技术的同时不断改进创新掌握新的技术,拥有合作自主意识,性格独立果断,承担着家庭的期盼,又具有个人独立的思想意识,对职业规划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新生代员
目的观察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心衰的临床疗效,阐述相应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心衰患者61例作为样本,均采用持续泵入小剂量多巴胺方法治疗,从静脉的选择及导管等方面加
图像融合技术可以综合地使用不同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信息,充分考虑传感器所得图像之间的互补信息和冗余信息,选择和结合这些信息以便于得到比单一图像更加清晰、信息量更加丰富、更精确的图像。它不仅可以增强图像信息的清晰度、改善细节精度而且可以满足人眼视觉的需要、扩大了信息的应用范围。目前,图像融合处理已经在遥感图像处理、医学扫描成像、地图绘制等方面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所以,针对多源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有重要的意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选择在本院血液科诊治的6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
我国光伏产业即将迈入平价上网时代,储能的价值由此将会得到充分体现,有望开启"光伏+储能"市场发展的新征程。中国的光储发展正逐渐向支持光伏发电的自发自用、促进光伏发电
多源图像融合是将不同来源的两幅或更多信息互补的图像整合为一张图像,提高图像的信息量和利用率。常见的多源图像融合包含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
  铁路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铁路网已经实现由整体滞后、瓶颈制约、基本缓解到总体适应的根本性转变,但是仍然存在
南网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输电管理所电缆综合团支部实施"一纽带,两平台,三服务"工作思路,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促进团员综合素质持续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乡镇企业也焕发出崭新的面貌。但是,认真观察乡镇企业经营发展现状,我们就可以发现乡镇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
本文从三个驳回案例出发,结合专利法的立法宗旨探讨了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开充分的审查标准和判断方法,并讨论了申请人面对说明书公开不充分质疑的答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