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视觉光感受系统协同作用模型的建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于视网膜的主要神经细胞及视觉光感受功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传统的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然而,由于一种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上新的视蛋白--黑视蛋白的发现,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视网膜及其所具有的功能,非视觉光感受系统的研究也随之应运而生。   非视觉光感受系统能通过感受环境光,诱导一系列生理和行为反应,称为非图像形成反应,包括:光调整人的生物节律与周围环境同步,调节瞳孔的收缩,控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等等。但目前对于非视觉光感受系统的生理机制以及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还并不是很清楚。   本论文根据国内外对视网膜非视觉和视觉系统的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汇总与分析,建立了非视觉光感受系统协同作用的生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此系统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定量计算与分析光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如对褪黑激素分泌的抑制,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研究结果也为室内安全光照环境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并可在光污染的控制、夜间安全环境照明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得到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47例正常人及176例血液病人的血清β_2-m RIA结果,ALL平均值最高,ANLL次之,MDS第三,三者都超过正常人的平均值,CAA低于正常人的平均值,因为β_2-m可由恶性细胞分泌,M
采用酶法降解纤维素具有能耗低、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但纤维素酶单独使用时,纤维水解效率低的特点限制了该工艺的应用范围。目前,能提高纤维素酶水解效率的增效蛋白已有报道,主要为一些来源于植物和真菌中的扩张蛋白或类扩张蛋白。来源于细菌的增效蛋白还鲜见报道且作用机理也不清楚。因此,本文开展了产纤维素酶增效蛋白细菌的筛选、蛋白分离纯化、作用机理研究与培养条件优化等工作。具体内容和结果如下:(1)
以含有Span-80、Tween-60表面活性剂的白油为有机相,浓度不低于45%的丙烯酰胺、可交联单体水溶液为水相进行了反相微乳液共聚合的研究.通过实验绘制表面活性剂HLB值在8~10之间
2006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第83次会议宣布2010年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年。这个倡议的目标是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并鼓励人们去保护它。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