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勐海茶区是清末以来兴起而持续至今的云南最重要的产茶区之一,自1910年至1959年,勐海茶业经济走过了三个不同时期,反映了滇南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边疆各民族日益紧密地融入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程。本文在学习、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广泛搜求史志资料、档案材料和相关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叙述这一时期勐海茶业经济发展的历程,并对其影响作了新的探索和总结。
1910年~1938年,历史上形成的滇南茶叶市场基础、清末明初的改土归流、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的设立、内地交通的改善和新商路的开辟,使滇南地区移民大大增加,尤其是客商的到来以及1919年前后思茅的疾疫流行等,都促进和推动了勐海茶业经济的发展。勐海地区的茶业经济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传统商品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1938年产量达32000担。
1939~1949年,勐海茶业经济在传统商品经济生产形式的基础上,开始出现向近代化模式转变的趋势。但抗日战争和内战的相继发生,中断了勐海茶业经济由传统模式向近代模式的转化。1949年,勐海茶叶产量仅为2100担。
1950~1959年,勐海地区先后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化。这一时期的勐海茶业经济也呈现出新的面貌。1959年,勐海茶叶产量达54530担,创50年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总之,勐海茶业自1910年以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边疆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边疆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密切了民族关系,加强了边疆与内地政治、经济、社会的联系性,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