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发射冷阴极电子枪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zhzz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空电子器件的阴极作为器件工作的电子发射源,被誉为是真空电子器件的心脏。由于场发射冷阴极具有效率高、功耗低、尺寸小、冷发射、瞬时启动等优点,被认为是可能代替目前广泛使用的热阴极的理想阴极。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具有极高的长径比、纳米级的发射尖端,以及良好的导电、导热特性、耐高温和耐粒子轰击等特点,是场发射冷阴极的理想材料,另外,CNTs薄膜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具有在工业上大批量生产的可能性,因此,CNTs冷阴极技术已经成为最有前途的冷阴极技术之一,是近年来一直研究的热点。目前,CNTs冷阴极已在场发射平面显示器件、X射线源和新型光源等方面得到了初步应用。但微波真空电子器件中冷阴极电子枪要求较低的场发射的开启场和较高的发射电流密度和总发射电流。经过多年的研究,虽然CNTs冷阴极的发射电流和发射电流密度均有较大的提高,但迄今为止仍无法满足微波器件的要求,本文采用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实现降低开启场、提高发射电流的CNTs冷阴极的制备方法;提出并研制了射频激励的冷阴极发射结构,设计了实现低工作电压小电流电子束的冷阴极行波管的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低开启场、大电流的场发射冷阴极制备技术研究。改进工业丝网印刷方法,通过制备带有银浆过渡层的场发射冷阴极,减少CNTs被杂质覆盖,增强阴极与衬底的结合力,降低冷阴极开启场的同时提高发射电流。通过调节退火温度和改变发射材料等方法,对冷阴极的场发射性能进行优化。实验发现单壁碳纳米管(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s,SWCNTs)冷阴极具备较好的场发射性能,并在500℃退火30分钟时,获得较好的场发射性能。其开启场和阈值场分别为0.9V/μm和1.5V/μm,最大发射电流达到15m A,最大发射电流密度达到12A/cm~2;本文还采用直接压印的方法制备带有银浆过渡层的场发射冷阴极,研究结果表明,压印的方法解决了丝网印刷阴极表面被杂质覆盖的问题,其开启场和阈值场进一步降低为0.6V/μm和1V/μm,脉冲最大发射电流高于10m A。与常规热阴极的发射电流密度(一般为10A/cm~2)相比,本文研制的冷阴极已达到小功率真空电子器件的应用要求;2.提出采用射频激励的λ/4同轴谐振腔冷阴极结构,在阴极表面形成强电场,实现无需栅极的冷阴极场发射。利用四分之一波长的开路线相当于短路线的原理,在阴极表面激励起均匀的强电场作为“虚拟”的栅极,使阴极在“虚拟”栅极的作用下产生场致电子发射。通过模拟仿真,结合本文所研究的低开启场SWCNTs冷阴极,加工了λ/4同轴谐振腔结构的冷阴极电子源。实验表明:直流静电场叠加射频电场后,阴极最大发射电流比仅静电场作用时增大30倍,达到24m A;3.设计了平面单栅冷阴极电子枪,通过增加聚焦极、优化调整其结构参数,实现了电子束的良好聚焦。其次,设计了无截获的平面双栅结构冷阴极电子枪,实现电子束流通率100%,解决冷阴极烧栅的问题。最后,设计实现了无栅极结构的平面冷阴极电子枪,压缩后的电子束最大电流密度达到138.6A/cm~2;4.采用射频激励的方法,仿真设计了虚栅冷阴极电子枪。通过射频电场形成虚拟栅极,实现无栅极场发射,且无电子截获。模拟研究射频激励的冷阴极电子枪的射频特性对电子束的聚焦特性的影响,以及电子枪结构对其射频特性的影响,获得射频激励冷阴极电子枪的设计方案;5.小功率冷阴极行波管仿真设计研究。根据场发射冷阴极的平面特性,模拟磁聚焦系统,优化电子束设计;模拟仿真冷阴极螺旋线行波管高频互作用结构,优化慢波系统的色散特性和传输性能,实现阴极发射电流10m A时获得8.6W的平均输出功率,增益为24.6d B。当冷阴极发射电流为50m A,平均输出功率可以达到50W,增益40d B。论文基于微波真空电子器件的应用需求,改进了场发射冷阴极的制备方法,通过引入过渡层的方法提高了CNTs冷阴极与衬底的结合力,降低了场发射的开启场、提高了发射电流,分别用丝网印刷和纳米压印的方法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提出并研制了基于λ/4同轴谐振腔结构的射频激励冷阴极;同时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设计了冷阴极电子枪和冷阴极行波管,为下一步研制中小功率冷阴极行波管打下了基础。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冷阴极在微波真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谱感知和谱估计技术在电子侦察、频谱管控、认知通信等应用领域中至关重要。由于谱感知接收机应具有较大的瞬时带宽,用奈奎斯特率进行高速采样会给硬件实现带来极大的压力。目前基于sub-Nyquist采样技术的谱感知技术能有效地缓解高采样率带来的问题,实时地感知较大的频谱范围。另外,结合了阵列技术的谱感知技术除了可以获取信号源频谱的分布情况外,还能同时估计出信号源的来波方向(Direction of Arr
学位
微波等离子体具有高电子温度和高电子密度的特性,这使得微波等离子体已经被广泛用于表面刻蚀、材料制备、废气处理等方面。而更高频率的毫米波产生的等离子体可以实现更加高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可以实现更快速的等离子体化学沉积、进行CO2气体处理,实现等离子火箭、毫米波通信和紫外线(UV)辐射源等应用。因此,毫米波等离子体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与重大研究价值。本学位论文对等离子体的诊断、控制和相应的原理进行了系统的
学位
离子推进器具有比冲高、效率高、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轨道卫星、深空探测和星际航行等任务。放电室是离子推进器生产等离子体的主要组件,其放电效率直接影响推进器的工作性能。然而由于实验成本和数值计算能力的限制,放电室内的许多放电机制仍未被很好地理解,限制了对其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因此,本文研制了高性能粒子模型对放电室的等离子体特性、外加磁场影响和动态电磁效应等关键物理问题展开研究,
学位
随着深度学习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内容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标注,其所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不断涉及到对更高语义信息的分析和理解。本文针对图像/视频和文本之间的跨媒体高层语义理解,特别是对跨媒体语句生成与定位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跨媒体语句生成与定位课题相关的技术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接着,从跨媒体语句生成,即图像文本描述自动生成这个具体任务出发,研究了图像区域定位和视觉注意机
学位
雷达目标三维成像及散射特性研究是结合三维测试系统以及雷达三维成像技术,并对全空间目标散射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先进研究方法。该项研究有助于评估雷达目标的隐身性能或雷达系统的反隐身性能,并可协助开发具有低可探测性的装备或提高雷达探测水平,为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测量、雷达目标检测与识别、隐身涂层的吸波指标评估、反恐、安检等应用提供新技术途径。该项研究的核心在于如何
学位
细胞类型研究是生命学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些年,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可以在单细胞尺度对大量细胞的多个特征进行检测,这为细胞类型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由于单细胞数据集通常是高维且无标签的,聚类方法逐渐成为细胞类型研究中的主要数据分析方法。但是,现有的聚类方法往往在效率、有效性或鲁棒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解决规模较大、维度较高的单细胞数据集的聚类问题,本文提出了四个在效率、有
学位
微波为载体的能量传输技术可实现能量远距离无线传输,相比于传统有线能量传输方式,具有一发多收、部署简便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在军民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微波整流电路将微波能转换为直流电能,是微波能量传输、环境电磁能量收集等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整流效率、功率容量等性能决定了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系统的效率及实用性。面向环境微功率无线能量收集、高功率微波输能等广泛应用需求,亟待研究发展宽带、高动态输入功率及宽负载
学位
太赫兹波在科学研究与应用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随着太赫兹源、探测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对太赫兹功能器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器件中光、电调控方式不能满足太赫兹波非互易传输功能,而基于磁光效应的太赫兹磁控器件,能够兼具非互易和磁可调性能,可以实现磁光隔离、调制和磁场传感等功能,在太赫兹应用系统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单晶石榴石薄膜在微波与光通信技术领域具有特殊的地位,积极开展其在太赫兹波段的相关应用基础
学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病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慢性应激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诱因。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对神经发生的损伤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的病理基础。小胶质细胞依赖表型的变化发挥对神经发生的损伤或保护作用。依据小胶质细胞的可塑性,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可以在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抗炎信号可以诱导小胶质细胞呈现促神经保护表型,但其机制依旧不是很清楚
学位
无线分布式雷达是一种新型雷达体制,通过将空间广泛分布的节点组网,利用无线信道实现信息交互,采取分布式架构完成融合处理,从而实现多雷达协同探测。相比于传统有线集中式雷达网络,无线数据传输可为雷达网络提供更大的部署范围、更高的构型自由度;分布式信息处理可有效降低融合数据维度,从而降低通信带宽需求,或提升网络节点容量。基于以上特点,无线分布式雷达体制可应用于组网编队战机、舰船编队、无人机蜂群、车路协同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