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诸多国家之中,日本可以说与中国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不论是地理、历史、文化还是其他方面,中日两国之间都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日关系一直以来可以说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是近代以来,这个邻居却让我们越来越看不懂。友好相处基于彼此理解,如果可以加深两国的相互认知,肯定会是解开存在于中日关系中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日本中国观的变迁正是日本对中国认知的过程,冷战后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崛起的中国引起了日本的高度关注和担忧,在诸如国际格局变化等外部因素和日本民族特性的影响下,日本的中国观日趋消极,在对华政策上日趋强硬,日本国民对中国的亲近感也持续下降,而日本领导人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做法更时时刺激中日之间本就疏远的感情。因此,研究日本的中国认知对于塑造积极的日本中国观,促进两国关系的友好、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冷战前日本政界及民众的中国观。首先分析了中日建交初期日本国内政界各党派的中国观,以及中日建交过程中美国和苏联两个国家的不同影响;其次,以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的中国观为代表,分析了中日崇尚“友好”时期两国关系的新走向;最后,对中日建交以来日本民众的中国观进行分析。研究中日建交之后日本的中国观和两国的关系发展,有助于对冷战后日本中国观嬗变的理解。 第二部分,论述了冷战后日本政界及民众的中国观。前半部分以时间顺序先后论述了冷战结束后和新世纪以来日本政界的中国观:一方面视中国为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视中国为地位的“挑战”,并且着重分析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中国观;最后分析了冷战后日本政界中国观的变化特征,即多元化和复杂化。后半部分论述了冷战后日本民众的中国观,冷战后日本民众的中国观主要有两个表现:第一个表现是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消极,产生这种认知的原因主要有,中日经济发展情况的对比、“中国威胁论”的蔓延、中国国内的反日情绪和日本政治格局的变化四个方面;第二个表现是对中国的亲近感趋于下降,产生这种认知的原因主要有,意识形态因素、文化层面、大众传媒和教育问题四个方面。 第三部分,分析了冷战后日本中国观形成的原因。主要分析了冷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因素和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这三个外部原因,以及日本民族特性中岛国危机感、逆境求胜和崇尚强者这三个内部原因对冷战后日本中国观形成的影响。 第四部分,分析了日本中国观对日中关系的影响。结合冷战后日本的中国观分别举例,对日本在政治领域的来往温差现象和东亚合作进程、经济领域的对华直接投资和对华政府开发援助、安全领域的日美同盟和台湾问题这三个层次的对华战略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提出了塑造积极的日本中国观的对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推进并深化经济合作,二是促进民间交流,三是加强对双方媒体的监督与引导,四是改革两国相关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