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向地性突变体的生理研究、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oo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植物。尽管水稻向地性突变体早在1938年就有相关报道,但对它的研究较少。相关基因的遗传定位及基因克隆未见报道,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更是未知。为了研究水稻向地性生长这一特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从籼稻品种E优428的诱变M_1代群体中获得一份向地性突变体,该突变体在苗期倒伏生长,成熟期呈匍匐型生长,其它性状未发现异常。初步的生理研究表明该突变体不受外源激素(2,4-D,赤酶素)和光照的影响,并失去了感受重力的能力;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属单基因隐性突
其他文献
小麦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维持其高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十分重要。小麦耗水量大,生育季与北方地区雨季相悖,要实现高产需进行灌溉。但目前灌溉方式多为大水漫灌,水分浪费严重。沟垄集雨种植技术是我国北方旱作农区一种行之有效的集水栽培措施。为探讨沟垄集雨种植技术运用于灌溉农区能否发挥节水增产作用,本研究以关中冬小麦为对象,2015-2017年在田间设置沟垄集雨种植和传统平作种植两种种植方式,同时在两种种植方式下
Objectives To test the hypotheses that bone morphogenedc protein (BMP) signaling pathway components axe expressed in arterial endothelial cells (ECs) and that B
康201S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所新选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用其与川恢527配组的新组合康201S/R527,在湖南省区域试验中表现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即将审定推广。本研究对该组合亲本的生育期温光特性、异交特性,高低温对R527的影响及相关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 1 R527感光级别为Ⅰ级,感温级别为Ⅲ级,属于弱感光弱感温类型;康201S感光级别为Ⅶ级,感温级别为Ⅷ级,属于强
本试验于2001~2003年度在苏中麦区高邮市(卸甲镇)和扬州大学实验农场内进行,高邮点土壤类型为乌粘土,扬州点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水稻。供试品种为优质中筋小麦扬麦11号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运筹比例对两类专用小麦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两个年度试验得到如下一致的结果: (1)两试验点不同氮肥用量和运筹比例与供试两品种产量间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两试验点两品种均以总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delayed opening the infarct - related artery(IRA) by 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on the late phase left ventricul
小麦白粉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抗源单一。由于白粉病的抗性鉴定需要特定的接种鉴定方法,并且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往往导致鉴定结果不可靠,使现有的有效抗病基因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小麦品种遗传改良中的广泛应用,建立有效的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对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小麦抗病遗传改良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 RAPD 分子标记.
为探明不同覆膜方式对玉米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和土壤氮素残留规律,为半干旱区覆膜种植方式的优化提供参考,2015~2016年在宁夏彭阳县设置了全膜双垄沟种植(D)、半膜平铺种植(F)、垄沟集雨半覆盖(R)不同覆膜方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玉米田土壤温度与水分、作物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氮素残留等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为:1、全膜双垄沟种植(D)和半膜平铺种植(F)提高了旱作玉米农田收获期0~60
本研究对玉米与其近缘种的基因组构成、它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它们间的可杂交性进行了分析;对远缘杂交创制出的一批特异种质材料如突变体、非整倍体和代换种质的遗传背
Objectives This study sought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abnormal increase of postexercis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for detecting coronary artery d
鉴定玉米品种抗旱性,苗期可应用根冠细胞淀粉水解法;孕穗期用水分胁迫法。主要筛选指标有:①植株恢复生长能力,抗旱性强品种需时短(杂交种、农家种需122~126min,自交系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