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影响因子探索与工艺优化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发酵生态工程学”理论,本实验室提出了“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为燃料酒精行业进一步节能减排,实现“零能耗、零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双发酵耦联”体系在燃料酒精行业率先实现工业化运行,不仅将为柠檬酸等液态深层发酵产业提供模板,还将推动整个液态深层发酵产业向绿色、无废制造方向转型。实验室规模(酒精发酵体积8L)和中试规模(酒精发酵体积1m3)的实验表明,利用工艺中的中温厌氧沼液直接作为配料水时,酒精产量比对照(自来水作为配料水)下降3.47%。前期实验表明,硫化物、乙酸、丙酸等物质对酒精发酵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但其在中温厌氧沼液中的含量均低于各自的临界抑制浓度。为了使该工艺能够顺利实现产业化,本文对中温沼液中的抑制物进行了进一步查找,并提出和优化解除其抑制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气提实验、氨氮梯度添加实验,并辅以GC-MS等检测手段,确定氨氮是中温沼液中对酒精发酵产生抑制的主要物质。在添加及不添加0.05%尿素的条件下,氨氮的临界抑制浓度分别为300mg/L和500mg/L。氨氮造成酒精产量下降的原因是:①为酵母生长提供无机氮源,使得副产物甘油增加;②液化及灭菌阶段,氨氮与料液中少量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造成还原糖损失,进而造成酒精产量下降。(2)沼液中污泥、微生物及其它物质会对酒精发酵产生影响。污泥的临界抑制浓度为0.7g/L(干重)。实验还表明,中温沼液的抑制性强于高温沼液,原因除了在中温沼液中氨氮浓度高于高温沼液外,可能还存在其它的影响因素,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3)在中试规模下将气提脱氨分为脱碳、脱氨两个阶段,对两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脱碳过程中料液温度、吹脱时间与脱碳效率呈正相关,与气液比呈负相关;而脱氨过程中料液温度、pH与脱氨效率呈正相关,与料液在塔内流速呈负相关。实际生产中最终采用何种条件为最优工艺条件进行脱氨则需通过进一步的经济衡算确定。(4)在中试平台上“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在运行过程中,从经脱氨资源化后的中温沼液回用配料的发酵结果看(共连续进行38批次),不管是纯木薯、玉米或混合料配料,其中温沼液回用相比自来水配料,都未发现有任何的明显的抑制作用,工艺运行是可行的。(5)考察了利用蒸馏废液调节中温沼液pH的可行性。实验表明,蒸馏废液的回用上限为30%。当蒸馏废液回用比例超过30%时,非挥发性的酵母代谢副产物,如甘油、乙酸、乳酸、柠檬酸、琥珀酸等,会出现明显累积,并导致酒精产量的下降。在“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中,利用10%蒸馏废液调节中温沼液pH,可降低硫酸使用量8.07%,并且不会对酒精发酵产生抑制。
其他文献
<正>2013年5月10日收市之后,针对万福生科涉嫌欺诈发行案的调查结果与监管处置意见正式公布。此前,市场根据相关规定,曾经认为万福生科会成为A股市场的"首家退市"的创业板公
英语中新字的生成法浅析周晶郭继荣刘新法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上广为使用的语言,其词汇量异常庞大,至少超过六十万,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从所接触的各种语言里借用了大量词汇,另一方面也
鸡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HHS)是由I群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I,FAV-I)血清4型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典型症状为心包积水、坏死性肝炎,主要以3~6周龄肉仔鸡最易感,死亡率高
本文以高中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围绕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首先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其次从教师备课、教学
大数据环境为企业的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便利,在数据资源获取和处理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使得企业的成本计算更全面、更准确。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探索大数据环境下作业成本
目的 探讨尿酸结石患者尿液微量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 (TRF)、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和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变化与早期痛风肾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阐述了电力电缆老化机理及评估绝缘老化寿命的Weibull分布模型、Arrhenius模型,并针对模型采用单一主要老化因素设计的加速评定试验方法,提出了与电缆实际运行环境更接近的加
对真空管网中粪便的上坡及远距离输送的机理和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真空排污系统及人工湿地灰水处理系统与重力排污系统相比,在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