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循环过程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o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自治区,在中国境内长2057km,流域面积24.2万km2,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在全国各大河流中,雅鲁藏布江的长度居第五位,流域面积居第六位,水资源量居第三位。受西藏高原复杂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极其不均,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雅鲁藏布江流域局部地区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目前亟需开展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调查与评价研究,通过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分析,探讨增强水资源承载力的具体途径,服务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不同区域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中国湿润-干旱过渡带水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项目“西藏自治区大江大河径流演变规律”和“西藏自治区水环境和水资源承载力”等项目,在深入雅鲁藏布江流域水循环特性的基础上,构建流域分布式水循环过程模型,开展基于水循环过程的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分析,具体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1)收集整理了流域水循环基础数据,包括不同来源的降水数据,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性,并基于HIMS(HydroInfomatic Modelling System)水循环综合模拟系统平台,构建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分布式水循环过程模型。模型日过程效率系数均达0.83以上,可以满足流域水资源演变研究的需要,为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提供数据基础支撑;  (2)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理论与方法。其中,针对河道内的生态需水量,利用收集的河道断面数据,根据水力半径法计算了雅鲁藏布江流域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流拉孜、奴各沙、羊村、奴下站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比例分别为36%、28%、20%和23%;  (3)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将具有物理机制的模型与指标体系法结合进行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  (4)结合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西藏自治区“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分析计算了典型规划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在现状年2010年和典型规划年2020年和2030年期间流域都处在水资源可承载范围之内;  (5)按照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生态环境、城市化率和万元GDP耗水量设置不同情境,计算了不同情境下雅鲁藏布江流域可承载能力,为流域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以下刊登的文章为武汉市2005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由于版面限制,摘要发表其主要观点。 The following published articles for the Wuhan City 2005 outstanding paper secon
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
沙尘天气是土壤风蚀的结果,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而且是首要的环境问题。强沙尘天气不但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设施等带来巨大损害,还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竹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林种,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肥力以及固定碳汇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竹阔混交林是一种新型生态经济毛竹林种植模式,有利
2007年9月6日《扬子晚报》B6版上,刊出《杨开慧李淑一“恰同学少年”》一文。其中写有这么一段文字:“1920年1月17日临终时,杨昌济将杨开慧的终身托付给毛泽东。后来,毛泽东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抽样调查的理论和实践有了迅速发展,抽样调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社会经济调查、土壤调查、生态研究、土地利用和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经
3月30日晚,新华社为IPTC代表团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借着欢迎宴会开始前的一段间隙,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中文新闻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新华社通信技术局局长谢
本文讨论了中国旱灾的成因、特点、以及干旱分类的四种标准,土壤水分的保持方式,以及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并确定在本文中只使用地下20cm深度处的土壤湿度。系统分析总结了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以其高平整度、高密实度和无需碾压的性能优势在桥面铺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研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旨在提高遥感地表温度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温度空间降尺度技术开始走进人们视野,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逐渐成为热红外遥感领域的重要分支领域。近年来,该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