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规范视阈下的译者风格研究——以阿瑟·韦利的寒山诗英译本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ri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山是我国唐朝一名充满神秘色彩的隐逸诗人。他所创作的三百余首寒山诗因其独特的风格、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其蕴含的处世哲学,在日韩和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流传,奠定了寒山在国外文学中的经典地位。  作为最早的寒山英译本,阿瑟·韦利的《寒山诗二十七首》开启了西方寒山诗翻译与研究的先河,奠定了在西方翻译学的经典地位。基于对寒山生平及其寒山诗歌的精细解读,韦利的译本显示其自有的译者风格,同时又有所创新。关于寒山译本,国内外都已有所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寒山的个人背景、宗教思想、译本整理、译者地位、翻译目的等,且主要集中在施耐德、华生等译本。因此,本文从翻译规范理论的视角,分别从文学体裁、翻译策略和创作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韦利的译者风格,探讨韦利的译者风格与翻译规范的关系以及韦利风格产生的原因。  文章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指出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韦利译本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简述了彻斯特曼翻译规范的由来、内容及其研究情况。论文的第三、四、五部分从彻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的视阈下来研究韦利的译者风格。论文从彻斯特曼的社会、道德、技术规范以及期待和专业规范等方面,来解析韦利译本所体现的译者风格。在译诗形式上,韦利采取学术译诗和散文译诗。在翻译策略上,韦利坚持直译和异化为主,尽可能的尊重和体现原诗的文化内涵。而由于两种语言、文化和诗歌的差异,在兼顾二者的前提下,韦利进行大胆创新,具体体现在他对弹性节奏和无韵体译诗的灵活运用。第六部分为结语,对韦利寒山英译本进行再思考,从而总结得出译者风格研究的意义。在不同的译者、不同的译作中,译者风格的体现必定存在着不同之处。而归根到底,这些不同点体现了其背后所支撑的翻译规范理论,对某一个规范的过分侧重或忽视形成了不同的译者风格。正确对待评价译者风格,既是对译者的尊重,也是对翻译艺术的理解。
其他文献
作为多元文化美国的少数民族中的一支,非裔黑人一直广受人们关注。优秀的黑人作家群星璀璨,黑人剧作家洛兰.汉斯贝丽(1930-1965)便是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戏剧界最耀眼的一颗
秋风送爽,盆景宜人。由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绍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盆景艺术分会、绍兴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承办以及绍兴市风景名胜和园林学会协办的浙
19世纪大量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通过各教会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其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在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多
人文社科的空间转向为我们提供了文学研究的新角度。空间不仅承载着具体的人、事、物,还弥漫着不同的社会关系,主体的欲望与记忆等印记也充塞于其中。空间从而成为社会关系的生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为美国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四次获得普利策文学奖,也是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被总统邀请在就职典礼尚朗诵自己诗歌的诗人,其诗歌本身的寓意与哲理无论
诺思罗普·弗莱是加拿大著名文艺理论家,但他的名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盛,被视为当时三大批评流派之一的原型批评的代表,后来,随着解构主义崛起,他的盛名日渐衰退,甚至有时
白国文画的写意人物画《长白松涛》《血沃长白》以写实表现手法描绘抗联战士正义凛然英勇不屈的形象,把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的思想感情强烈动人地描绘出来,“尽精微、致广大”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1832-1888)占据美国的“名人堂”已达百年,其代表作《小妇人》(1868)及其续集《小男人》(1871)和《乔的男孩子们》(1886)统称为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三部曲。20
《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生平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希斯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展开的,希斯克厉夫的“爱—恨—复仇—人性复归
2011年以来,华菱持续加强科研投入,研制了以“高稳定性、高出勤率”为特色的新型矿用自卸车,该设备日前已开始批量投放市场。华菱矿用自卸车集中体现了华菱强大的技术研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