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记忆:抗战时期的奉化孤儿院(1941-1945)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veroy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茕茕孑立的孤儿一直都是社会救济的重点对象之一,孤儿院这一机构却是近代出现的产物,目前学界研究并不深入。本文通过整理与分析奉化地方士绅张泰荣先生的日记以及相关档案史料,从时人的记忆出发,初步探究了民国时期地方孤儿院的个案——奉化孤儿院的运行情况。本文主体分为四章,穿插张泰荣日记及奉化孤儿院档案资料,从中梳理出抗日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困境及渡过危机的方式,并列安排了地域空间、人际关系、危机生存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揭示国家失序状况下,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合作。首先介绍奉化孤儿院建立过程及机构设置,展现从抗战前到战时的过渡。在地方乡绅及政府的支持之下,奉化孤儿院成长为宁波地区杰出的慈善事业。民国时期的奉化孤儿院在性质上与传统善会善堂有内在的继承发展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愈发盘根错节,难以区分,孤儿院的公立背景与私人执行使得其在运作过程中更为自如。随着抗日战争来临,慈善机构的责任愈发重大,处境却也更加艰难。其次描述了孤儿院募捐地域的变迁,孤儿院主要依靠募捐而存,其中旅沪宁波商人贡献极大。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家秩序陷入混乱,募捐范围被迫发生改变。战争给孤儿院生存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不仅募捐地域变化,募捐方式及数量均有改变。第三分别阐述社会各阶层对待孤儿院的战时态度,包括地方精英、普通民众及政府三个层面。地方精英占主导地位,并且态度相当积极,其中不可忽视张泰荣这样的下层精英的参与;普通民众同样也是支持孤儿院,但由于能力有限因此相对减少了捐助,捐助中或许还会存在徭役化现象;政府的作用在战时比战前更为突出,并且给予了孤儿院必不可少的各种援助,态度同样是支持的。第四从粮食筹集、资金筹措及孤儿教养这三方面,具体勾勒出以张泰荣为首的孤儿院人士五年中不顾艰难、四处奔走筹措物资,并且不放弃孤儿教养义务。同样,其中也体现出孤儿院这样的慈善机构的生存离不开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最后文章归结于“民族性”这一动因,正是在强烈的民族性激励之下,各阶层人士默契协作,才能够使孤儿院安然渡过危机。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广西百色市德保县人民医院出生的67例NEC患儿作为观察组,将
乡村研究是区域社会经济史的重要课题之一。华东地区乡村与华北地区相比,一个重要特征为宗族聚居。在近代,由于地理区域条件优势,华东乡村开始步入了由血缘共同体走向地缘共
男子古典式摔跤项目,是一种技能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与对手直接进行身体格斗的对抗,这一运动项目要求选手具备良好的技战术水平,好的技战术发挥对古典式
为了统筹协调长江流域水库群调度运用,科学合理地运用水资源,需要开展三峡及长江上游水库群调度运用研究,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探讨了水库群联合调度的主要研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势。为挽救时局,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其中教育新政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川边藏区作为西南边陲的重地,具有特
由成都工具研究所承担的“数控机床激光测量系统的研究”项目于2010年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并获得了四川省政府颁发的2010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党政干部淘汰过程中,由于淘汰机制的不健全和政治条件的不成熟,出现了汰强留弱的"逆淘汰"现象."逆淘汰"现象的产生,显然有悖于党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初衷.纠正"逆淘汰"现
本文通过细节理解题在高考中的地位,分析其特点及命题方式,并结合历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题(广东卷),详细阐述解答阅读细节理解题的应对策略和技巧。
本文试图以清末北京第一份华资民办的综合性日报——《京话日报》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该报的宣传手段和在社会运动中的表现,发掘该报的特色,彰显报纸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和当时的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