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印戒细胞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SRCC)的细胞胞质丰富,充满黏液,细胞内的胞核被挤至一侧,呈“印戒”状,其组织分化程度差,具有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进展速度快的特点。胃SRCC早期诊断率不高,一般发现时已处于进展期。部分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胃SRCC局限于黏膜层时,淋巴结的转移较少,患者预后良好,进展期胃SRCC患者的预后较差,而胃SRCC和胃非SRCC患者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研究的报道中关于胃SRCC预后的结论存并不一致。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记录的癌症数据而建立的SEER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具有人口覆盖区域广,多中心、大样本量,数据准确性高的特点,为肿瘤学的临床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持。本文借助多中心、大样本SEER数据库对胃SRCC与胃非S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并分析早期胃癌的预后差异,以期为临床诊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意见。资料和方法通过SEER数据库收集2010—2015年期间诊断为胃癌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根据组织类型分为SRCC组和非SRCC组。纳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人种、原发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检验、手术治疗、化疗在内的数据进行研究。SPSS 23.0软件用于进行数据的分析,比较相关临床资料间的差异,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变量:分化程度、TNM分期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比较两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显示,性别、年龄、人种、原发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检验、手术治疗、化疗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显示,早期胃SRCC病变局限于黏膜层(T1a)所占比例较胃非SRCC高、侵及黏膜下层(T1b)所占比例较胃非SRCC低。当肿瘤局限在黏膜层时,胃SRCC患者淋巴结检验阳性的比例要比胃非SRCC低;肿瘤直径≤2cm的比例较胃非SRCC高(P<0.05)。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时,胃SRCC患者淋巴结检验阳性的比例要比胃非SRCC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胃SRCC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包括年龄、人种、原发部位、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检验、手术治疗、化疗;影响胃非SRCC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包括人种、原发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检验、手术治疗。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对于胃SRCC患者,年龄(:1.417,95%CI:1.273~1.578,P<0.05)、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检验(:1.729,95%CI:1.497~1.996,P<0.05)、手术治疗(:0.245,95%CI:0.228~0.284,P<0.05)、化疗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早期胃SRCC患者,浸润深度(T1)(HR:1.773,95%CI:1.64~1.943,P<0.05)、肿瘤大小、淋巴结检验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胃SRCC患者总体预后较胃非SRCC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1,P<0.05)。早期胃SRCC手术治疗后的预后优于胃非SRC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4,P<0.05)。对SEER数据库中早期胃癌患者化疗的数据进行生存分析显示:化疗患者预后较未化疗患者差(χ~2=4.399,P<0.05)。根据浸润深度不同进行分层分析显示: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化疗患者预后较未化疗患者差(χ~2=4.950,P<0.05;χ~2=4.691,P<0.05)。根据淋巴结检验进行分层分析显示:淋巴结检验阳性时,化疗患者预后优于未化疗患者(χ~2=4.379,P<0.05);淋巴结检验阴性时,化疗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545)。结论1.早期胃SRCC黏膜层所占比例较胃非SRCC高。当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时,胃SRCC患者淋巴结检验阳性的比例相对胃非SRCC较低;肿瘤直径≤2cm的比例较胃非SRCC高。当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时,胃SRCC患者淋巴结检验阳性的比例较胃非SRCC高。2.在早期胃癌患者中,胃SRCC相对胃非SRCC预后较好。早期胃癌分层分析显示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进行化疗可以改善预后。3.胃SRCC患者总体预后较胃非SRCC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