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水化硅酸钙凝胶孔中水和离子传输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S-H(水化硅酸钙)是承担水泥基材料耐久性的主要组分,水和离子在材料孔道内的非饱和传输是造成耐久性劣化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水和离子在CS-H凝胶中的传输性能对于分析水泥基材料和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化学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水分子和离子传输的宏观实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仅通过实验手段很难揭示其传输特性的机理。本文多方借鉴前人经验,构建出C-S-H凝胶纳米通道传输模型,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水和盐溶液通过非饱和凝胶孔的传输特性和分子尺度上的结构特征以及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并适当结合统计热力学、物理化学和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揭示各现象背后的机理,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C-S-H凝胶孔中水的分布主要与饱和度和壁面位置有关,壁面具有亲水性;凝胶孔饱和度约达53%时形成的连通两侧的通道会触发逾渗效应,从而使水的扩散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处于层间区、吸附区和自由区的水分子,会因几何约束和键结作用的差异使自身扩散系数呈现出自由区>吸附区>层间区的规律;吸水初期,凝胶孔吸附区有相对较高的传输速率,而后吸附区便表现出明显的速度分层,速度沿壁面垂直向外的方向递增,而吸水过程中,水分子会优先填满整个通道,而后进入近壁层间;受逾渗效应影响,随凝胶孔中水的饱和度的增大,水的整体扩散系数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而更高的温度会放大该效应对传输的促进作用;凝胶孔孔径与水的扩散能力正相关,更高的初始饱和度和曲折度均会抑制凝胶孔的吸水速度。(2)离子在凝胶孔中的传输体系中,双电层效应存在并可以很好的解释离子在凝胶通道中的传输;钠离子更容易稳定在第一电层,而氯离子难以在壁面吸附区长期停留,吸附区的氯离子会表现出较为频繁的吸附和脱附行为;由于库伦势的相斥加之基于第一电层形成的第二电层稳定性较差,氯离子比钠离子的整体扩散系数更高;钙硅比会显著影响C-S-H表面对氯离子的吸附能力;由于凝胶孔中离子的传输需要依附于水分子,离子的传输速度明显滞后于水,随饱和度的提升,逾渗效应会显著促进离子的扩散能力,但对应的是离子扩散系数的极值而非最值。(3)在非饱和态凝胶孔中,饱和度是影响离子扩散能力的首要因素,而饱和态凝胶孔中,当离子浓度达到稳定后,由于浓度差的逐渐削弱,C-S-H壁面的极性开始成为影响离子传输的主要因素;两类曲折度模型均表明较高的曲折度会明显阻碍离子在凝胶通道中的传输,纯扩散下(第二类模型)离子达成目标浓度的速度略高于对流-扩散状态(第一类模型);氯化钙的交互作用会提升氯化钠溶液中离子的扩散能力,而氯化钾则相反。该论文图片总计86幅,表1个,参考文献127篇。
其他文献
海洋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刘万顺,陈西广(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266003)海洋生物材料是指由生物体产生,具有支持细胞结构和机体形态的一类功能性生物大分子。这类材料分子结构多
本文介绍了联合固定化生物催化剂及其发展过程,综述了联合固定生物催化剂体系的应用,展望了联合固定化生物催化剂体系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PCR多聚霉链反应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多种疾病的检测诊断中,它不仅为检测病原菌提供了特异性好,敏感性强,快速简便的途径,而且还使隐性病症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本文仅对PCR在
国内对苹果按尺寸进行简单快速分级的装置很少见,不利于苹果的分级销售,给我国苹果销售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所以该文对苹果分级技术进行研究,实现了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对苹果
存在于香菇中的多糖物质,具有增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报道采用复合酶解和热水浸提法分离纯化香菇中多糖蛋白的综合程序。与单纯热水浸提法等其它方法相比,本法能
活塞是影响柴油发动机性能指标和使用寿命的关键零部件,其需要较高的高温强度、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性以及较小的热膨胀系数。当前采用合金化、细晶强化和变质处理等工艺来提高柴油发动机活塞合金的组织与性能,以满足发动机工况要求,但随着升功率提高,活塞合金为了适应更严苛的工况条件需要更高的高温强度和疲劳性能,以满足高功率柴油发动机的工作需求,因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采用热暴露处理工艺提高活塞合金的疲劳寿命,模拟活塞
转基因家畜的乳腺有可能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药物和具特殊营养意义的蛋白质。一个新兴的转基因动物制药业已开始崛起。用乳汁蛋白质基因的调节元件不仅有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一种新型光波导三向力触觉传感系统,进行了理论探讨和一系列模拟仿真实验,并提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检测计算三向力的公式,从而论证了该传感系统的
少先队员是国家未来的生力军,肩上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和责任。少先队员接受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的培育过程实际上是促进少先队员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而且少先队员的政治认知是其政治社会化的基础。西方关于儿童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比较早,研究具体深入。国内学术界关于儿童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还留有很多空间,并且关于少先队员政治认知的研究都是在少先队员政治社会化研究过程中提及,没有研究具体聚焦少先队员政治认知这部分。本研究通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