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吸附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c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能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目前对生活垃圾渗滤液的治理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即物理、化学和生物法,国外物化处理已得到普及,在我国则仍然以生物处理为主。   本研究以桂林市冲口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物化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选用了次氯酸钠/高锰酸钾/Fenton试剂氧化和粉煤灰吸附联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降低水中的CODcr,去除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本研究中,在用物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之前,先对垃圾渗滤液作了牛物毒性分析,考察了不同强度的渗滤液对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发现:渗滤液对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促进作用,说明渗滤液对植物具有生物毒性,如果不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其对周边环境植物将产生难以忽视的危害。   在氧化实验中,对氧化实验的主要控制参数(投加量、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作了探讨,确定其最佳值,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1)次氯酸钠氧化最佳的工艺条件是:投加量为80ml/L,反应时间为45min,反应温度为40℃。此时,CODcr的去除率达43.23%,氨氮去除率为47.52%。(2)高锰酸钾氧化最佳的工艺条件是:投加量为600mg/L,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温度为45℃。此时CODcr的去除率达45.83%,氨氮去除率达32.7%。(3)Fenton试剂氧化最佳的工艺条件是:反应时间为45min,H2O2/FeSO4·7H2O=2/1,FeSO4·7H2O投加量=7.5mmol。此时CODcr除率为60.13%,氨氮去除率为33.9%。   将经过氧化处理后的废水继续进行吸附处理实验,对吸附实验的主要控制参数(pH、投加量、反应时间)作了探讨,确定其最佳值。实验结果表明:(1)处理次氯酸钠氧化出水时,最佳pH为6,最佳投加量为10g/L,最佳反应时间为4h。次氯酸钠-粉煤灰联合处理工艺最佳条件下残余CODcr为373.71mg/L,氨氮为471.3mg/L。(2)处理高锰酸钾氧化出水时,最佳pH为5,最佳投加量为10g/L,最佳反应时间为4h。高锰酸钾-粉煤灰联合处理工艺最佳条件下残余CODcr为356.6mg/L,氨氮为540.52mg/L。(3)处理Fenton试剂氧化出水时,最佳pH为8,最佳投加量为10g/L,虽佳反应时间为4h。Fenton试剂-粉煤灰联合处理工艺最佳条件下残余CODcr为147.86mg/L,氨氮为379.24mg/L。
其他文献
新房装修是每个家庭的大事,各种问题纷繁复杂,人们往往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再忙,我们也不能忽视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家庭装修过程中的消防安全.rn在装修过程中,有哪些容易忽视的
期刊
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为此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工程管理占据着关键地位.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将自身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加以进一步提升,在极大程度上促
安全监管工作始终强调的是“安全抓落实”.换句话说,安全监管工作如果只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内容,而没有真真正正用心地落实下去,那么一切即是空谈.所以,抓细抓小抓落实才是安全
期刊
施工企业的安全检查,是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作业条件、施工行为进行准确的“诊治”,同样讲究对症下药,千人一方或者走形式的做法屡见不鲜.检查时发现问题留下记录,就认为
期刊
今后市民群众购置电动自行车后,可直接在已设立了便民服务点的销售门店一站式办理登记手续,无需再前往交管部门办理相关业务.rn记者从北京市交管局获悉,北京市交管部门与北京
期刊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乃是企业永不过时的生存法则.但在实际工作中这往往成了一个空喊的口号,安全检查工作也往往徒具其形,并未起到
期刊
安全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企业安全检查应该如何开展,才能从“走形式”变为“走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到“走心”.rn“走心”要体现在对安全生
期刊
在许多企业的安全检查过程中,个别检查人员存在走过场、看人情的状态,这严重影响安全检查的严肃性,也为企业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下面,我从5个方面与大家简要交流安全检查如何避
期刊
“人之爱菊,非以其可爱之容,实以其可爱之德。不爱之以目,而爱之以心,不观之以物,而观之以理。菊不遇于人,而人不与菊遇,流于玩物,而吾人之志荒矣。” “People love chrys
作为施工企业员工,我们每天浸泡在各种强调安全生产的会议、文件和检查中,接受着各级耳提面命、苦口婆心的安全告诫,却又常常发现那些骇人听闻的安全事故就发生在身边.依据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