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研究模拟人类妊娠、分娩损伤、密产、绝经后后低雌激素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关系,依据尿流动力学指标和喷嚏实验阳性率检测建立SUI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为进一步寻求注射疗法治疗SUI奠定基础。2.观察SUI模型大鼠尿道及其周围组织、耻尾肌组织形态学改变,探讨慢性损伤所致的盆底功能和结构的改变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原因之一。材料和方法:1.SUI模型建立情况:妊娠SD大鼠分娩后立即麻醉,将14F弗莱氏导尿管插入阴道2~3cm,往气囊注入5ml生理盐水撑开阴道,用丝线将导尿管固定于阴道口,并维持该状态4h;两周后再行上述操作一次;两周后麻醉下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连续7天注射抗生素,常规饲养两个月,获得模型大鼠。2.采用仪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成都泰盟科技)检测尿动力学指标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压力,喷嚏实验阳性率,检验模型建立的成功与否。3.处死大鼠,进行尿道及其周围组织、耻尾肌取材,通过HE、Masson染色,观察尿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耻尾肌Ⅰ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1.SUI模型建立情况:模拟人类妊娠、难产产伤、密产、去势后低雌激素能获得成功稳定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的最大膀胱容量(1.544±0.25vs.2.50±0.33)ml和漏尿点压力值(10.86±0.91vs.28.39±1.1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喷嚏实验中实验组阳性率(64%/0)明显高于对照组(0)。模型成功率为64%。2.实验组尿道及其周围组织经HE、Masson染色后与各自对照组比较,括约肌排列松散,部分有肌肉断裂现象,筋膜中胶原纤维均染色浅,排列较为稀疏。耻尾肌肌纤维密度减小,捧列稀疏,着色不均,可见有变性改变。3.经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Ⅰ型胶原存在于大鼠盆底耻尾肌中,切片中可见浅棕色至深褐色的胶原阳性区域分布在骨骼肌的肌膜与肌肉间隙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胶原阳性细胞的面积、阳性单位均小于对照组,灰度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意义。提示耻尾肌中Ⅰ型胶原的含量减少。结论:1.模型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检测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压力值小于对照组,喷嚏实验阳性率大于对照组,提示建模思路的合理性,模型的可行性与稳定性。2.模型的建成提示妊娠、难产产伤、密产、绝经后低雌激素是SUI发生的危险因素。3.尿流动力学和喷嚏实验阳性率的改变,尿道括约肌及周围筋膜组织的不完整性,耻尾肌肌源性和神经源性的形态学改变,Ⅰ型胶原含量减少,提示盆底组织功能和结构的改变是SUI的发生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