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划的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ands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区划作为未来引导和约束我国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的总体方案,将对我国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产生深远和实质的影响[2]。本文主要研究主体功能区划过程中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结果的指导作用,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及质量分布状况都反应着该地区土地的可利用潜力、环境承载能力、现状开发程度。将评价结果作为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一项指导因素,以达到最优利用土地的目的。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评价研究结果。陇东黄土高原区可利用土地资源总面积423651.448hm2,主要分布在庆阳市的环县、庆城县、镇原县和平凉市的灵台县。陇中黄土丘陵区,本区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1125231.431hm2,占全省总量的15.33%。其主要分布在靖远县、景泰县、会宁县、永登县、皋兰县。陇南山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374959.430hm2,相对全省总量较小,位居五区第四。主要分布在天水市的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和陇南市的成县。甘南高原区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16943.080hm2,占全省的比重为0.29%,在全省五区中,总量最少。主要分布在碌曲县、玛曲县和夏河县。河西走廊区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1942003.627hm2,总量最大,主要分布在酒泉市的玉门市、肃州区、肃北县和张掖市的高台县、甘州区。河西地区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总量最大,为0.403hm2/人。根据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度评级将甘肃省87个县区的可利用土地资源分为极丰富、丰富、较丰富、缺乏、极缺乏五级。(2)评价结果的指导作用。将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区域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可以有针对性地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一般丰富区域严控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对可利用土地资源缺乏型区域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土地保护意识。(3)不同功能区的土地利用措施。对禁止开发区域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加强限制开发区域的土地用途管制,控制土地用途的转换,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3],对开发利用的土地征收适当的资源税,促进形成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重点开发区域要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建设用地管理[4];优化开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科学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严格实施建设项目定额标准,控制建设增量用地,大力推进内部挖潜,盘活存量用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5],开源节流,合理配置各类用地。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村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受工农、城乡巨大利益差距的影响,这部分劳动力源源不断地
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也备受关注。本文将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因素相结合,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方法
纤维艺术是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艺术形态,纤维艺术创作的魅力不仅在于特殊材料的选择运用,同时纤维艺术的构图在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每天都会有大量数据的产生,同时随着国内网民的不断增加和网络覆盖率的提升,这些数据还会继续呈指数增长。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对海量数据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能否预防或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剂量与药理
<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传播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时间上看,有不同年代、不同时段的传播;从空间上看,有国内与国外的传播。为了使论题更加集
<正>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五个迈上新台阶",强调要"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正>2006年8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学部成立大会,作为我国碳十四测年的开创者仇士华先生走上主席台接受了学部授予他的荣誉学部委员证书。这是一个辉煌的时刻,而这一刻的辉
介绍了膨胀阻燃体系的内涵,综述了以均三嗪环类物质为核心的膨胀阻燃体系在阻燃高聚物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正>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各地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和撤并,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队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