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益的媒介环境建构效果研究——基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x_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于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介的赋权,公益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它能够更快速、更广泛地将社会组织、企业、媒体和公众连接起来,为慈善公益需求发起更为快捷有效和多样化的社会动员。微信作为参与其中的一种重要媒体形式,在公益传播活动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改变了公众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同时也为公众参与公益活动创造了一种新的媒介环境。以微信公益为例,探讨基于媒介技术变革的社交媒体对公益传播生态的变革,研究这种变革对公众参与公益活动的媒介环境建构效果,能拓展媒介环境学的研究范围,并对微信公益健康良性的发展提供改进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主体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微信公益的发展历程。腾讯为凸显企业社会责任,一直高度重视公益事业的开展,基金会的制度化建设与公益网的专业化运作为腾讯公益事业积累了丰富经验,自微信出现后,腾讯的公益事业又增加了新的平台与渠道,获得了快速发展。第二部分根据尼尔·波斯曼媒介环境学的观点,从符号环境、感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微信公益的媒介环境建构。第三部分从文化/技术、场景融合、时空平衡和圈层传播四个方面阐释了媒介环境建构对微信公益传播的影响。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公众对微信公益的态度及行为,找出了微信公益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提升微信公益的媒介环境建构效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微信公益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2011-2013)、发展期(2014-2015)、平稳期(2016-至今)。在初创期公益组织和NPO进驻微信公众平台,在发展期微信的开放平台拓展了公益形式,在平稳期公益生态系统更加优化。
  微信公益的媒介环境建构是从符号环境、感知环境和社会环境全方位展开的。在符号环境方面创造了符号多样、意义丰富的新符号环境,善用表征性符号唤起公众同情心,并自创媒介仪式培养用户的公益习惯,让更多人参与公益;在感知环境方面打造了多感官卷入与情感投入的感知环境,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丰富了用户的感知体验,强关系的社交属性增加了公益信息的可信度,使用便捷的特点推动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在社会环境建构方面形成了“人人可公益”的社会环境,众筹式的捐助特点增强了“小爱能成就大爱”的公益意识,圈层化的传播特点强化了个体公益形象的自我塑造与管理,开放性的平台特征拓展了公益主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媒介环境的建构对微信公益传播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中,文化和技术决定了权力的归属,实现了文化与技术的共生;线上线下的场景转换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区隔,实现了场景融合;打破了时空局限,各媒介形态平衡共存,实现了时空平衡;以核心圈层影响圈外圈层,实现了圈层内传播和跨圈传播。
  对公众展开媒介环境建构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微信公益信息的普及率较高,公众对它的理解度和信任度都比较高,在微信公益传播中公众最担心的是信息不真实、信息不透明,无法获知项目的进展情况,因此微信需加强准入机制管理,严格审查公益信息的真实性,协同各公益主体,实现社会共治;延长公益传播导线,建立公益社群;以品牌思维发展公益,促进公益项目的长远发展。
其他文献
酒店评论指的是酒店消费者在网站上发布的有关酒店产品的各种评论,包括入住体验,评论(文字和等级评论)和意见。纵观酒店评论的相关文献,对于酒店评论的研究主要有酒店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对酒店市场销售的影响研究;基于在线点评的酒店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研究;酒店在线点评信息可信度、有用性的研究以及酒店评论的情感分析等。主要的研究是关于酒店评论对于产品销售的影响研究,但是缺乏对于评论本身的人际意义的研究。因
学位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门新兴于现代语言学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大众语篇与官话。本文以费尔克劳夫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三维模式为指导,采用定量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与语言特点、生成机制、社会文化三方面对14篇美国总统新年致辞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第一维度运用及物性理论探究新年致辞语篇,从及物性分布特点解读新年致辞背后的意识;第二维度借用互文性理论阐述新年致辞的产生与解读;第三维度讨论造成该意识形态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学位
词汇衔接在语篇构建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词汇衔接是赋予语篇篇章性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起着组织篇章结构的作用。本篇论文研究并尝试根据圣经新约前四篇福音书中的寓言语言特征提出建立词汇衔接分类框架。通过这种分类框架可以清楚的看到圣经语言特征在词汇衔接中的体现。研究表明,圣经语言简捷的特征也体现在圣经寓言中词汇衔接方法的选择,越简单的词汇衔接方式使用的频率越高。这篇论文的主旨是从意义的角度探讨了词汇衔接的概念
学位
本文采用对比研究和文体分析的方法,对英文旅游手册和中文旅游手册英文译文进行了研究,探讨在旅游文本英语运用方面,中国英语工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使用者之间存在的差别。对英文手册《你好,丽江》和中文手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丽江》的英文译文的对比研究表明,两种文本在短语结构,分句结构,句子结构和文本构成方面的确存在差异,并且经证明,这些差异是普遍存在于英文旅游手册和中文旅游手册英文译文之间的。之后运用文体学方
学位
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散文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作品《瓦尔登湖》所引用的儒家经典进行分析,并对梭罗思想与禅宗和道家相契合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在19世纪喜爱东方哲学的梭罗从中国的古典哲学思想中汲取了营养,东西方思想的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帮助梭罗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这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对于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学位
本文研究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的小说《土生子》所反映的文化定型现象,并指出,书中所反映的消极定型现象是黑人与白人种族冲突的温床。小说主人公别格的塑造实际上是黑人作家对传统的、白人社会中广为流传的关于黑人的消极定型进行的挑战。论文分析了黑人和白人的消极定型对双方的行为和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种族冲突。起源于消极定型而引起的冲突震惊了以白人为主导的美国社会,一些白人也因此开始重新考虑与黑
语言水平测试的目的在于考查应试者的语言能力,其设计基础是语言理论。托福(TOEFL)、雅思学术(academic IEIJTS)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第五级(PETS-5)都是语言水平测试,具有相同的测试目的和目标考生,均以交际性语言测试模式为设计基础。然而,这三个考试系统在试卷内容上却表现出较大差异。本研究旨在以Bachman提出的交际性语言能力模式和1999年美国心理学会对测试效度和效验方法的重新
有声书作为网络及技术发展下的产物,有着阅读时间、地点不受限制等优势而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迎合了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可以借助音频转换技术将纸质文学典籍内容,通过有声书以声音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样看来,有声书或可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本文以喜马拉雅FM为研究对象,探讨碎片化阅读时代有声书弘扬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及效果。笔者主要从传统文化面临传承困境、国家高度重视传
学位
“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外交战略的重大举措。其核心理念是高举和平发展旗帜,主动向沿线国家伸出友好之手,抛出合作共赢的橄榄枝,希望与更多的国家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并建立政治互信互助、经济互利共赢、文化融合的和谐关系。东盟国家地处东南亚腹地,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位置。可以说作为“一带一路”极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推进离不开东盟地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能够帮助使用者突出一些事实、遮蔽另一些事实,具有重构社会现实的作用。隐喻被广泛的应用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用来帮助传播者描述国际关系、塑造本国和他国形象。  本研究选取《环球时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的以“中美贸易纠纷“为主题的社论,并最终通过人工筛选确定含有战争隐喻的64篇社评为研究样本。借鉴查特里斯·布莱克(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判性隐喻